拍卖槌敲出离奇案 古董拍场拍假黑幕调查
2011-02-25   作者:  来源:天津日报
 

  貌似公开不公开 丑闻时现拍卖场

  拍卖这块表面看似公开、公正的平台,除被赝品伪作大肆利用外,也被其他种种不良,甚至是不法的行为所利用。
  记者在北京参加过一个座谈会,听几位业内人士揭露深藏于拍卖背后的种种丑闻。
  一位曾经当过教师,后在拍卖行里干过多年的先生说:“听说过洗钱吗?借助拍卖洗钱的勾当国外很早就有,国内无师自通,而且手法形形色色。首先说贪官,收了大把的钱不敢花啊,怎么办?托人花大价钱去踅摸珍贵的古董字画,最好是出自某一藏家从未见过‘阳光’的,说是自己家传的宝贝,或是古玩里偶然的‘捡漏儿’;然后拿到拍卖公司去拍卖,拍价哪怕低于其‘成本’他也高兴,因为这钱他就敢花了,买房子、买车、供孩子留学,谁都知道他的钱来自于拍卖。有的贪官找不到理想的‘道具’,干脆就弄张一般的字画,有的甚至是赝品,托人烦窍地送到拍卖场上。拍卖时贪官委托的那件拍品不断地有人举牌,最后拍出一个令人咋舌的高价,其实那两个竞拍的人都是贪官的家人,他自卖自买,借拍卖行把黑钱洗白。拍卖师不是傻子,买家疯了不成,玩命抢那没嘛价值的东西?一看就知是演戏,但谁也不去戳穿,抢吧,价抬得越高,拍卖行得到的佣金也越多,何乐而不为?”
  “其次还说贪官,有时有人给贪官行贿也会利用拍卖的平台。双方不熟,贪官不敢贸然收钱,行贿者聪明,看贪官家有件说得过去的瓷器或是书画,就动员贪官去送拍,声称自己某某拍卖行有人,准能拍出好价钱。贪官装疯卖傻半推半就,东西就被拿走了,然后就换来一笔巨款,还有一纸拍卖的记录,甚至附有拍卖现场的录像。如此一来,连行贿带洗钱,两者一并完成了。”
  “洗钱者不光是贪官,黑社会贩毒、设赌、组织卖淫等不法黑色收入,有时也会拿到拍卖场上洗白。好多有黑社会背景的老板们爱把自己打扮成收藏家,是附庸风雅吗?不完全是,时而抛出点藏品,把难以见光的黑钱洗白。据说在某一打黑案件中,警方发现某黑社会老板为洗钱方便,干脆自己开了一家拍卖公司。”
  另一位年轻的画家,因热衷于倒卖艺术品,与很多拍卖行混得厮熟,他对记者说:“按说我是不能对你讲这个的,因为我吃的也是这碗饭。但有些事情实在是肮脏得让人看不下去,比如说,你知道有人会借助拍卖贪污吗?买家是某一企业的某一级负责人。买家动员自己的企业去拍卖场竞拍古董艺术品,说这是一种新型的投资方式,也是一种比较保险的资源配置,企业收藏古董艺术品,其投资可划入企业成本,从而避税;古董艺术品将来升值,还能为企业带来巨额收益。然后买家就与拍卖行中的熟人勾结,让拍卖行出头,动员卖家即委托人事先就把交易的价格说好,然后再到拍卖场上去哄抬拍价。这种做法目前较比普遍,一般都是出自拍卖行的主张。拍卖行为给拍卖现场制造火爆的假象,常在拍卖前就把买卖双方拢在一起说好,实际成交价几何,现场竞拍的虚价一定要高出多少。然后由拍卖师和买家到拍卖场上去演戏。问题就出在这里,拍卖行最后为拍品出具的证明上写的是竞拍的虚价,买家拿回企业报账,而买家实际支付给拍卖行的,却是远低于拍价的议价,两者之间的差额哪去了?落在了买家的兜里。不用问,这块‘蛋糕’里肯定会有拍卖行相关人员的一份,因此永远不会泄密。而企业那里,数年后那件古董或艺术品再次拍卖,果真为企业大赚了一笔,谁还会考虑曾经的那场交易里是否会存有什么猫腻儿。”
  除此之外,某些人还会通过拍卖制造出种种假局,以达到坑人骗钱的目的。比如有的画家为维持自己所谓的声望,时而到拍卖场上去打假,在媒体上闹得沸沸扬扬;时而让人到拍场上为自己的作品哄抬出一个天价。其实那天价是有代价的,不是事后再赠送给人家几幅同样的作品,就是自己出钱购买了自己的拍品。
  收藏家郭庆祥给记者说了两件事。一是某拍卖行曾经一次性拍卖某画家数百幅书画作品,而且拍得火热,张张卖得都很贵。郭庆祥说这可能吗?卖得好的应当是精品,你拍卖行把艺术品当作萝卜白菜似在论堆儿卖,那还能说是精品吗?你以为买家们都是白痴啊?谁会拿大把的钱去收藏多得让人眼晕的东西?明白人一看就知是画家在和拍卖行合起伙来演双簧,目的是制造那画家的画作如何抢手的假象。二是数年前中国的拍卖场上曾经出现过哄抬现代艺术的现象,郭庆祥非常气愤地说,那叫什么艺术品?作者极尽丑化之能事,用笔墨把中国人画得像傻子一样,不客气地讲,对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来说都是一种侮辱,那还算是什么艺术吗?请问它的艺术性藏在哪里?可就那样的东西,却有人在拍卖场上给它哄抬出天价。我的分析就两个,不是有人在故意地哄炒自己;就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那儿挖陷阱,当年那些东西便宜得像白给,他们收走了许多,如今借助收藏热,想突然再制造出一个所谓的当代艺术收藏热,误导人们哄抢那些所谓的当代艺术品,他们趁乱出货大赚其钱。


1234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艺术品拍卖市场乱象该管管了 2011-06-14
· 艺术品天价拍卖:谁是幕后推手 2011-06-14
· 宽待巴菲特午餐拍卖 2011-06-14
· 艺术品拍卖,资本导演这场戏 2011-06-14
· 拍卖造假是社会局套的象征物 2011-06-13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鲁政委:资本项下全开放时机未到·[思想]厉以宁:怎样看待用工成本上升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