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市场的现状与交易机制 |
·产生
碳交易的产生源于1997年12月的一份文件,也就是环保领域著名的《京都议定书》。 |
·市场规模
据世界银行测算,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容量为1400亿欧元,全球碳交易在2008年至2012年间,市场规模每年可达500亿欧元。 |
·交易机制
基于配额的交易和基于项目的交易 |
·交易流程
一是项目设计,二是合格性确认,三是到市场上进行交易。 |
·交易平台
欧盟排放权交 易制(EU
ETS)、英国排放权交 易制(ETG)、芝加哥气候交易 所(CCX)、澳洲国家信托(NSW) | |
|
国外碳交易发展经验 |
|
·印度
为推动CDM发展,印度建立一整套自上而下的管理机构和较完善的体制框架。同时,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积极支持,使CDM咨询机构非常活跃,为企业做中介和包装。 |
|
·拉美
拉美国家越来越重视CDM减排项目,减排项目一般由各国政府协调安排,并向私人投资者、地区政府和相关机构全面开放,推动CDM减排项目和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
|
·南非
与其他发展中大国相比,南非获得的碳信用额数量可谓微乎其微。因此,南非政府通过推出一系列的研讨会,尝试教给人们关于CDM的知识。 |
|
发展前景 |
三大难题 |
《京都议定书》将于2012年到期,各缔约方目前正在商议“后京都时代”的新全球协议。因此,现在的碳市场只是一个“准”全球性市场。 |
·市场分割
目前碳交易绝大多数集中于国家或区域内部,统一国际市场尚未形成 ·政策风险 存在三大政策风险 ·交易成本巨大
较高成本对市场发展不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