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有套完整的‘垃圾经济学’”,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经济学教授尼尔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如此的开场白难免使记者有些摸不着头脑——明明事先说好是采访有关经济发展方式问题的,为什么尼尔森的第一句话竟然提到了垃圾?还说有什么“垃圾经济学”?直到尼尔森把他那套理论娓娓道出,记者才明白了其中的奥妙。
北欧海盗靠垃圾“踩点”
尼尔森首先向记者讲述了一个故事:很早的时候,北欧海盗在筹划对某地实施抢掠前,总会先派人去“踩点”,而这些“踩点”的人一般会通过当地人扔掉的垃圾来判断那里富裕与否,如果垃圾堆里有很多的剩鱼、剩肉,甚至会有些虽然穿破但质地不错的衣服,那么就证明当地比较富裕,反之就不值得一抢了。
尼尔森说,这种通过垃圾的数量、构成等来判断某地人口稠密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的方法,不仅在很多年前就被北欧海盗所知晓,并且直到现在,很多学者在研究经济史时,也往往会把当年人们丢弃什么样的垃圾来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所以,这种垃圾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联性,便被尼尔森总结为“垃圾经济学”里的第一个理论。
从这个理论出发便可发现,随着近年来各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垃圾与过去相比,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首先是垃圾数量的增加。以瑞典为例,上世纪90年代初期,瑞典人年均丢弃垃圾的数量不足300公斤,但根据最新的统计,这一数字在去年已超过400公斤,考虑到瑞典在此期间又多增了几十万人口,垃圾增加的总量便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了。
其次就是垃圾的构成也在发生改变,特别是一些新的垃圾种类从无到有,而且所占比例快速增加。例如在几十年以前,人类尚且还没有电子垃圾的概念,可今天,在仅有900万人口的瑞典,每年回收的废旧电器等电子垃圾就超过了13.5万吨。
垃圾处理是经济发展关键点
根据上述理论,经济发展的曲线与垃圾变化的曲线应该是重合的。但尼尔森却认为,经济发展中会面临垃圾处理这样一个关键点,处理不好,大量垃圾会严重制约经济发展。这就是尼尔森为其“垃圾经济学”所总结出来的第二个理论。
尼尔森解释说,越来越多的生活垃圾除了影响市容美观外,还会滋生细菌、污染水源;还有医疗垃圾更可能会传播疾病;另外包括建筑垃圾等也会严重污染环境;但危害最大的还要属电子垃圾,比如废弃的电脑、手机等含有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电视机的显像管还有易爆性废物和放射性物质,这些都无不严重地危害着人类健康。
所以,当垃圾积累到一定程度,其对经济发展负面作用便开始加速显现,因为人们必须要花大力气来治理被垃圾污染的环境,更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来解决由此所带来的人类健康问题。
垃圾还会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巨大的浪费。尼尔森说,垃圾里其实是有很多“宝贝”的,这些“宝贝”都可以循环使用,比如回收60公斤废纸,就相当于少砍伐一棵树。另外有的垃圾中会有一些金属特别是稀有金属,这些都是不可再生资源,白白扔掉简直太可惜了。
从恶性循环到良性循环
说起瑞典的经验,尼尔森介绍说,在上世纪60年代时,瑞典还是混合收运垃圾,正如“垃圾经济学”里所论述的那样,由于没有解决好垃圾处理这个关键点,所以大量的资金都消耗在一边处理垃圾,一边整治污染上,形成了恶性循环。
后来,瑞典议会通过了《公共清洁法案》,明确规定由市、地区政府负责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而为了改变当地人以往处理垃圾的习惯,全国各个垃圾清理公司还在政府的帮助下,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宣传教育运动,包括瑞典的小孩子,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便要学习垃圾分类处理的知识。
瑞典也在回收和处理垃圾中尝到了甜头。例如在瑞典第二大城市哥德堡,冬季取暖超过一半左右是来自垃圾焚烧的余热;还有瑞典生产的包装材料,近70%来自回收的垃圾。根据瑞典统计局公布的数字,瑞典环保产业产值已近400亿美元,其中垃圾处理和再生循环产值便占到40%以上。
“重视并解决好垃圾问题,恶性循环也会变为良性循环,这是‘垃圾经济学’的第三个理论,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理论。”尼尔森最后说。
(本报斯德哥尔摩8月8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