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城闪动兖州摆脱煤炭“依赖症”
    2007-03-23    记者:刘成友    来源:《人民日报》2007-03-23 6版
  本报济南3月22日电 一块已完成详细勘探、探明储量2亿多吨、开采后每年可为地方带来5000万元税收的大煤田,日前被山东省兖州市全面封存。
  不久前完成的勘探表明,兖州市小孟镇方圆12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地下,埋藏着2亿多吨煤炭,而且矿品好,埋深不到500米,按年产量200万吨计算,可开采近百年。经初步测算,小孟煤矿开采后,预计每年将增加8亿元的销售收入和5000万元的地方税收。
  “挖出来就是钱,埋在地下就是废物。”这种声音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看法。然而,另一种声音也针锋相对:兖州经济发展不能再拼资源,不能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挖,还是不挖,两种观点在当地激烈交锋,兖州市的决策层在经过调查研究和全面论证后,最终还是放弃了这块“到嘴的肥肉”,决定将小孟煤田全面封存,留待后人开采。
  兖州是全国八大煤田之一,煤炭探明储量200多亿吨,辖区内有兴隆庄、杨村等六个煤矿。长期以来,煤炭给兖州带来巨大的财富。兖州市封存小孟煤田,的确需要很大的勇气。据介绍,领导班子在争论的过程中形成了两个共识:把煤存起来,留给下一代也很好;挖煤不一定卖煤,随着科技的发展,煤可以创造更好的效益。
  “有些政绩不一定体现在当年,也不一定体现在这一届。把资源留给下一代,这也是政绩观,是一种注重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观。”济宁市副市长、时任兖州市市委书记的韩军说,“挖煤这个钱来得快,可是空气污染了,地面塌陷了,群众生活质量降低了,这不是科学发展观。”
  勘探完成后,多家企业争相前来洽谈合作开采事宜,并且开出了很高的价码,兖州市不为所动。兖州市领导对此一直有清醒的认识:煤炭是有限的资源,如果把兖州的经济基础、财政命脉都建立在煤炭资源上,那是急功近利、目光短浅之举。为摆脱对煤炭的依赖,实现可持续发展,兖州市近年来倾力发展替代产业,形成了橡胶轮胎、造纸包装等一批现代工业集群,吸引了6家世界500强企业前来投资。如今,煤炭产业在兖州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已由过去的50%下降到不足20%,而该市在全国百强县中的位次自2004年以来却上移13位,名列第48位。兖州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成功地实现了经济转型。
  相关稿件
· 煤炭价格小幅退热 2007年煤炭市场不容乐观 2007-03-19
· 王守祯代表:煤炭业应加快整合重组步伐 2007-03-16
· 新疆伊犁河谷将建3000万吨级煤炭基地 2007-03-12
· 缪协兴代表建议:加快煤炭行业税费合一 2007-03-10
· 海关总署:我国首次成为煤炭净进口国 2007-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