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购:看上去很美 "宰"你更没商量
    2007-01-12    记者:杨曼    来源:《市场报》2007-01-12 1版

免费在前 要价在后

  “您好,这是本商场搞的抽奖活动,绝对免费,请您抽一下奖。”这是1月9日记者在北京华堂商场遇到的情况。两个女士拿着一个抽奖的盒子,走到记者面前。“抽一下奖吧,这是商场的活动,不会骗您的。”
  记者从盒子里抽出一个纸条,她们接过来看了一眼说:“恭喜您,您中了四等奖,奖品是在我们美容店免费做一次价值200元的皮肤护理,您跟我们过来吧。”说着,她们便将记者带到了商场一层的一个美容间里,说:你中了四等奖,如果今天购产品或购美容卡,都可打折。记者没有听从,自然也就不可能免费美容了。
  随后,记者向商场工作人员询问刚才那个抽奖活动是否是商场组织的,商场表示,那是美容店自己的活动,和商场没有关系。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许小姐就在西单被导购拉走“强行”剪了头发并做了护理。许小姐告诉记者,她在西单某商场,突然被人拉住说:“我们店今天为20位顾客免费设计发型,您真幸运,是今天最后一位免费顾客,我们给您设计一下发型吧。”说着便将许小姐带到一个形象设计室。
  在设计发型的过程中,设计师惋惜地说,如果不给头发做一个营养,那么新发型的效果可能不太理想。许小姐问:“做一个营养是不是要单付钱?”设计师说:“对,发型设计是免费的,但营养不能再免费了。”工作室的人立刻开始翻看许小姐的钱包,发现包中只有200多元,立刻说,有多少钱就做多少钱的。最后,“幸运顾客”许小姐只好在“享受”了免费的形象设计后,用200元做了一个头发营养。

热情带路 夸张承诺

  导购误导的另一个“重灾区”就是经营数码产品的电子商城。
  “笔记本特价机,您看看吧。”“要打印机吗?原装正品。”“是要电脑吗?我带你去转。”记者刚来到北京中关村海龙大厦,就有四五个人围了上来。商厦的门口至少堵了十个人,好不容易挤进大门,大厅里的导购们更是蜂拥而上。
  “有数码相机吗?”记者的话音刚落,立刻有好几个人表示自己的店就是经营数码相机的,“您想看什么牌子的,佳能、尼康、索尼?尽管说。”几个导购争先恐后地喊着。记者随口说了一个牌子,立刻有人说:“我带您去吧,我们就是专门做这个品牌的。”那名男子带着记者来到卖场内一销售数码相机的专柜,记者看好一款尼康的数码相机,但柜台内却没有,售货员立刻跑开去其他柜台串货。记者发现,这个店铺并不是导购宣称的“专营店”,而是什么牌子的都代理,并且价格明显偏高。
  记者发现,这些导购们对每个顾客都要纠缠,只要顾客说出想要的东西,他们会立刻带路,或者直接推销自己的产品,有的人甚至会一路追着顾客拚命推销。
  “中关村一些卖场的不良导购素质差,根本不了解产品,扰乱了市场。”北京中恒驿站数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王津生曾经这样表示,“不良导购现象实际就是欺骗。”
  去年中关村曾进行过一次电子产品消费调查,结果显示,“导购误导”、“虚高价格”和“环境嘈杂”成为中关村电子市场的三大顽疾,其中30%的消费者和25%的经销商对中关村电子市场“导购误导”表示不满或反感,认为“导购误导”是电子市场的最大弊端。

主动出击 守株待兔

  除了这种“主动出击”的导购,还有一些卖场、商业街的导购也存在误导的现象。济南消费者刘先生就在商场导购的“现场演示”下,买了一个“无烟锅”。刘先生发觉上当了,要求退货,但几次交涉,都没能解决问题,无奈之下刘先生只好向工商部门投诉。
  刘先生的情况很多消费者都曾经遭遇过。导购夸大使用功能、买回的商品与承诺不符的事情使消费者有上当受骗的感觉,对导购失去了信任,一些消费者甚至表示“再也不相信任何导购的推荐”。
  律师刘先生说,从短期看,导购通过虚假宣传或是其他手段确实从消费者手中获取了金钱或效益,但从长远来看,不良导购的专业素质差,真假难辨,扰乱市场秩序,这样的导购不仅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还损害了其他商户和整个市场的利益,整个市场的环境恶化了,那么对企业自身来说也没有好处。
  有关人士提醒消费者,即兴购物具有很高的盲目性,最容易陷入商家设置的高价陷阱,尤其在一些不明码标价的商场,被导购误导的机会更高。那些对产品似懂非懂的消费者最容易被误导,在购买过程中,不要听信导购人员的忽悠。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