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脱胎于民间金融机构的台州市商业银行、泰隆商业银行,如今在长三角金融业打出了一番名气
资料图 | 1984年9月30日,温州“方兴钱庄”的开业轰动了整个温州。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现的第一个私人钱庄,钱庄的主人方培林被称为推动中国民间金融改革的第一人。 虽然身披“第一人”的光环,但是方培林经营的“方兴钱庄”,却与其他民间金融机构一样,被认为是民间金融改革的中继状态之一。可谁也不能否认,正是这些当年的金融改革过渡期的业态,现在正成为央行利率市场化的一个参照样本;也正是这些当年的探索者,在经过近30年的辛苦经营后,给政府引导民间金融生态进入良性循环提供了参照。
民间利率:从试水者到利率市场化参照样本
“当时的金融业态非常简单,温州除了四大银行和农资信用社,基本上就没有其他金融机构了。”方培林回忆说,这根本就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就这样,在1984年9月30日,方培林的第一家私人钱庄开始了蹒跚之路。 当时的温州民间资金并不充沛,但是实业和贸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已经非常迫切了。在这种情形下,做为金融改革试验田的温州虽然有冰雪消融的迹象。方培林在某种程度上,刚好暗自吻合了改革萌芽阶段的要求,他所在的温州钱库镇,上世纪80年代初是著名的小商品批发基地之一,小商品批发业的兴起产生了巨大的资金需求。 方培林拿着材料到镇里申请,镇里专门召开了一个镇委扩大会议讨论方案。领导思想上的先行起了很大作用,两天后,当时的镇委书记黄德余对他说:“还是不要搞股份制,万一股东思想不统一,就容易出问题。就你一个人去办吧,也不要叫什么金融服务社,干脆就叫方兴钱庄。” 开张当天,方培林把几沓手写的借贷利率表张贴在钱库镇周围的大街小巷,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消息就传遍了不足3万人口的小镇。 可没想到,民间利率一出现便遭到许多反对声。第二天,迫于压力,方培林就把招牌摘了下来,“这是只见过一天阳光的第一家私营钱庄。” 可是事情往往是一旦有开头,便一发不可停止。当时,银行利率低,很少有存款,一些经营者无法从银行贷到款。而民间高利贷利息较高,让许多小企业主负担不起。与此同时,农民手上却有大量闲散资金,很多钱庄跟随方兴钱庄,就应运而生。他们推崇的民间利率使得民间金融机构更加贴近当地实际。 资料记载,198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规定了允许农村信用社实行利率浮动;1986年5月,原国务委员、央行行长陈慕华来温州视察,充分肯定了温州农村信用社利率改革的方向。1986年,浮动利率改革浪潮便波及全国农村信用社。1987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温州市范围内进行利率改革试点。 温州市金融办记载了一组数据,温州民间利率水平,从1978年的42%开始逐步下降,到2003年,这个数字已经降到了10.8,,今年8、9月份民间借贷利率分别为11.72%。和11.96%。 与此同时,温州成为中国唯一一个设立民间利率监测点的试验区,成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一个参照样本。
金融生态:促使金融环境良性循环
从1984年开业,到1989年关闭,方培林告诉记者,从当初创业的5万元的资本金,一共产生了100万元的利润,当时吸纳的存款也有1000万元之多。 在“方兴钱庄”的生意日益红火的同时,浙江其他地方的民间金融机构也相继开始出现,并在未来的20多年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台州商业银行、浙江泰隆商业银行等,已经靠自己的实力,在长三角金融圈打出了一番名气。 方培林还有许多同行者,1993年6月28日,在两间租赁小屋内,王钧和他的6名伙伴以100万的注册资本发起成立泰隆城市信用社。经过多年艰苦创业,泰隆于2006年经银监会批准,改建为浙江泰隆商业银行。 而台州市商业银行则似乎更有传奇色彩。它的前身——路桥银座城市信用社于1988年成立。建社时只有6名员工和10万元资本金。经过辛苦经营,2002年改建为台州市商业银行。截至2007年末,全行总资产达183.4亿元,资本充足率9.4%,不良贷款率0.53%。 中国金融改革成绩斐然,但某些方面还是不能适应温州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改革还是需要继续向前推进。不仅温州,整个浙江金融业的突围,更像是一场大家都力图打胜的仗,民间和官方,两条路径上都在进行探索。两条路径在多年的探索后,终于汇合在浙商银行上。 2005年11月6日,一份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在全国引发了一场关于金融生态的讨论。该报告为民间金融机构作出了正面的评价,而浙江有6个城市的金融生态进入全国前10位,其中包括民间金融机构较多的温州与台州,温州更是被评为金融生态环境I级(最优级)。 报告提出,温州的民间金融、台州的城市信用社、杭州的金融服务体系等都可圈可点,尤其是浙江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发展模式更易于促进经济、金融的市场化程度,这就是浙江不良贷款率仅为2.31%,各省市中最低的基本原因之一。
申办小额贷款公司:民间金融机构期待合规化破题
方培林当年开办私人钱庄,在民间利率和民间金融机构开设方面引领了时代潮流之后,今年,他又想再度引领潮流。 今年7月,浙江省政府启动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这是央行、银监会自今年5月份联合发布《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后,国内首次有省份公开提出试点民间金融合法化。 然而这一次,方培林这个第一个拿到私人钱庄牌照的人,没有再次受到命运的眷顾。 记者了解到,为了得到小额贷款公司的执照,浙江大批民营企业、担保公司、创投公司想成为第一个,仅在温州,申报的企业、经济组织达到了几百家。 记者从温州金融办了解的数据显示,2007年温州流动性资本超过3000亿元,每年约以14%的速度递增。“按照温州这个基数计算,加上杭州、宁波、台州、金华等几个城市,浙江省几个主要城市的流动性资本肯定超过1万亿元。” 一方面,有着那么多的中小企业急需贷款;而另一方面,民间有着这么多流动性资本要寻找出路,并通过合适的方式合规化。 “温州民间资金一直就有这样一种情结,那就是进入合规的金融体系。”温州大学教授马津龙认为。据记者了解,如此庞大的民资以怎样的合规方式进入金融体系,是各方一直在探讨的课题。 方培林现在经营着温州方兴担保公司,对于此次落选,他并没灰心。“不是说2009年1月份还要大幅度放开小额贷款公司么?”他告诉记者,他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尝试,他想通过他的行为,给他的随行者提供一个信息:民间金融最终必然将通过合规渠道,为经济出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