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商品“贵族化”能撑多久?
    2008-04-30    贾远琨 俞丽虹    来源:市场报

  纵然是机场方花大力气屡次降价,但离消费者的心理价位仍有不小距离。机场商品价格何时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呢?

机场商品“降价” 又成关注热点

  贵得离谱的机场商品一直是旅客声讨的对象,降价呼声不断。
  4月16日,上海浦东机场承诺两个航站楼内46家连锁品牌专卖店的商品或餐饮售价与上海市内同品牌连锁店同质同价。同时,矿泉(纯净)水、碳酸类饮料 (易拉罐)、方便面、馄饨、水饺、面条(含配料)六大类大众化基本类商品,被细分为350种商品或餐食,其中商品200种,价格下调28%,餐食150 种,价格下调22%。2至3个月之后,还有500种商品或餐食价格有望下调。
  除上海浦东机场外,北京首都机场、杭州萧山机场也采取了降价举措。近来,机场商品降价又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

“降价”为何这样难

  目前,国内大部分机场零售等商业开拓仍然不够,而国外机场收入的60%以上来源于商业、零售、配餐等。
  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念祖此前在机场业务发展论坛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海两大机场的非航空业务目前占整体业务的近30%,而非航空业务远期发展目标是提高到50%左右,向国际先进机场靠拢。
  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孙继伟说:“机场餐饮、商业、服务具有相对垄断性,可替代性较差,旅客在有限的选择面前,只有被迫接受机场高端的商品和服务。这也是导致价格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

回归市场是根本

  商家不让利、旅客不买账的矛盾背后,是机场、商家和旅客三者利益诉求的碰撞。
  其实,价格的高低没有绝对的评价标准,关键在于市场评价,即消费者是不是认可。
  如今,航空出行已经不再是奢侈品,廉价航空的出现使航空出行越来越平民化。机票都还有头等舱、经济舱、特价票的区别,机场的商业餐饮也应迎合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让想吃500元牛排和想喝2元钱咖啡的旅客各得其所。
  孙继伟说:“机场商品降价也不是要排除高端产品和服务,关键在于机场应看到航空服务消费者结构的变化,对应调整商品和餐饮的结构,增加中低端产品。回应市场需求才是更好地协调机场、商家和旅客三者利益的根本途径。”
  当下,国内机场在不断向国际先进机场行列迈进,比如,北京首都机场和上海浦东机场新航站楼的相继启用,大大提高了旅客吞吐量和中转量。而要建成国际一流机场离不开机场的品牌建设。
  上海智寰企业管理顾问公司任健博士说:“机场品牌‘落地’要依靠众多服务项目建设,多选择、差异化的服务产品应当同步进行,包括娱乐、休闲、购物、餐饮等各个方面,都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同时,机场的定位明确是非常关键的。”任健说,“机场的经营应当兼顾利润回报和社会服务,广告、奢侈品等是可以用来赚钱的,但是餐饮等大众化旅客所必需的服务则应当让利,这不仅可以吸引旅客,还能体现机场的服务功能。”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