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重要的职能部门,中国人民银行必须实现多个宏观调控目标,既包括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等内部平衡目标,也包括国际收支平衡的外部平衡目标。在内外经济都不平衡的情况下,央行很好地履行职能绝非易事。 从刚刚公布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可知,下一阶段央行仍将保持高密度的紧缩性货币政策,以解决通胀压力抬头和调节流动性过剩等问题;同时央行也在积极呼吁,要认识到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原因,各项政策应该协调配合,解决经济发展中“本”的问题。 报告提出,需要看到经济运行中投资增长过快、贸易顺差过大和信贷投放过多等问题依旧突出,而且还出现了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和资产价格持续上升等问题。国际经济金融运行的不确定性有所增大,也增加了国内经济的潜在风险。 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直接原因在于流动性过剩,其作用链条如下:贸易顺差持续快速增长带来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外汇储备增加制造了巨额的外汇占款,外汇占款增加了基础货币投放,基础货币再经过商业银行的倍数扩大便造成了流动性过剩,直接表现为资产价格爆发式上涨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高不下。 央行的货币政策需要在上述链条上面进行操作,面对大量被动投放的基础货币,中央银行要加大对冲的力度。须知贸易顺差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降低,央行的对冲力度也就不能放松,所以在今年余下的时间内,央行仍有可能继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虽然目前的水平已达历史高位。与此同时,央行还会搭配使用央行票据、特别国债正回购甚至是发行定向票据等方式回收流动性。 通货膨胀是更为棘手的问题,特别是在通胀预期较为强烈的情形下,央行的操作难度更大。有研究机构分析,由食品价格上涨带来的通货膨胀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除,而食品价格上涨极易引起强烈的通胀预期。由于目前实际利率依然为负,如果在今年剩余的时间通胀依然无法得到控制,央行将很可能继续提高基准利率。 调控宏观经济需要标本兼治,央行进行流动性管理实际只是解决了“标”的问题。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造成当前国内流动性总体偏多的直接原因来自国际收支持续顺差,从深层次来看则是与储蓄率过高、消费率偏低的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密切相关。仅仅依靠对冲银行体系过多流动性以及加强信贷调控等并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流动性不断生成和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只能为经济增长创造平稳的货币金融环境,并以此为结构调整和加快改革赢取时间。 央行提出的建议是,在进一步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应充分利用好当前经济持续较快增长、财政收入大幅增加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当前应加快向公共财政转型,增加公共消费性开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住房保障能力,稳定居民消费预期。 与此同时,还要发挥市场机制在引导投资中的主导作用,鼓励有助于改善民生的第三产业和服务业等投资适度增长。继续调整和规范外贸、外资和产业政策,适当扩大进口和市场开放。引导和鼓励企业适当降低积累比例,优化企业、政府和居民收入分布结构,促进消费增长。继续推进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提高和强化环保及劳动保护标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