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件实事”机制有效长效
    2007-08-31    本报记者:林嵬 徐亮    来源:经济参考报

  河南省委、省政府自2005年起,建立承诺每年办好十件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机制,将群众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使“三农”、医疗、环境、救助困难群体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得到加强,并在抓落实中检验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效能,前两年十件实事件件落实到位,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的壮观风景。摄影/本报记者 赵鹏

洪水吞屋六万间列入“实事”保重建

  今年7月29日、30日,河南卢氏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造成76人死亡,17.7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4亿多元。
  事发后,省委书记徐光春、省长李成玉以及省交通、通讯、电力、卫生、水利、教育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纷纷到卢氏组织指导安排救灾工作。截至8月20日,卢氏县特大洪涝灾害中水毁的5条干线公路、42条县乡公路和247个行政村通村公路全部恢复通车。
  2007年入汛以来,河南省南部淮河流域及豫西、豫南山区等地遭遇较严重的灾害灾区群众生活困难,灾后重建工作时间紧,任务重。
  河南省委、省政府不失时机地将解决灾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困难问题列入2007年的“十件实事”之中,建立由发改委、民政、财政、国土资源、建设等相关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明确各部门的任务,从资金、建设、土地等多方面予以保障。同时将重建任务按户分包,明确干部责任,确保重建工作按时、按标准完成。

实事有变有不变件件围着百姓转

  河南省从2005年实行“十件实事”机制以来,三年的十件实事中,涉及“三农”问题的占绝大部分,并且三年来不断得到加强。
  三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农村“一免三补”,并且对粮农、良种和农机具的补贴逐年加大,2007年上半年,已兑现粮食直补和生产资料综合直补39.51亿元。
  为解决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连续三年进行乡镇卫生院改造,提高乡村医疗服务水平;全省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县(市、区)已达143个,覆盖全省农业人口90%以上。濮阳县子岸乡杨寨村低保户娄重跃参加新农合的10元钱是县民政局替他交的,今年患肺脓肿住院花了12906元,报销了8734元。他激动地说:“我活了58岁,想都不敢想还有这样的好事。”
  通过办“十件实事”,河南省的农村义务教育水平逐年提高,全省农村校舍D级危房改造完毕;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沼气推广工程等大大改善了农民基本生活条件;农村文化事业也在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队以及文化下乡流动舞台的推动下日渐繁荣。
  2007年,十件实事中新增加了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一项,主要是为了更好地贯彻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保障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要求。至6月底,经济适用房施工面积469万平方米、竣工113万平方米。
  省委、省政府还决定把六大省属重点煤矿区的棚户区改造作为今明两年要做的十大实事之一,力争两年内建设580万平方米的住房,解决矿区4.7万户、16.7万人的住房问题。

集中力量办实事打好民生“攻坚战”

  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说,河南财力有限,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需要办的事情很多,这就需要通过办实事,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集中力量,把为人民群众办好事的决心和现实的可能性结合起来。
  实践证明,正是由于十件实事抓的都是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解决的都是群众最直接、最关注、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随着十件实事的逐步推进,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得到了更多实惠。而且十件实事宣传家喻户晓,有目标,有措施,有督查,“为百姓办事,让百姓监督,请百姓评议”,已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长效机制。

  相关稿件
· 河南文化频出新名片 2007-08-31
· 刮目相看新河南 2007-08-31
· 云南河南商会近日在昆明召开成立大会 2007-08-30
· 河南济源向试点村免费发放环卫车 2007-08-30
· 青海明胶启动并购战略 布点河南和甘肃两地 2007-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