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的CPI(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昨天在国家统计局的网站上公布。数据显示,7月CPI同比上涨5.6%,创下10年以来新高。 尽管早有预测,公布的数据仍多少令人意外。此前,在公布6月份CPI之后,各路人马猜测不断,据记者统计,对7月份CPI涨幅猜测最高值为5.5%。官方数据比这一最高值还高了一点。 经济学家赵晓说,一般民间预测值会偏高于官方数据,没想到这一次,CPI涨幅冲出了人们的想象空间。
还是食品领涨
从统计数据看,食品类价格仍值得重点关注。7月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了15.4%,在CPI的构成当中,食品的比重占到三分之一。 其中,粮食价格上涨6.0%,油脂价格上涨30.1%,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45.2%,鲜蛋价格上涨30.6%,水产品价格上涨5.4%,鲜菜价格上涨18.7%,鲜果价格下降12.2%,调味品价格上涨4.5%。 这些数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中央党校经济学教授赵长茂分析,此次7月CPI的走高,主要还是由食品类商品价格大幅上涨来带动的。“尤其是肉禽类价格,都上涨了45.2%。”不过他对此表示乐观,认为食品类价格在经历了过去的低位徘徊之后,现在价格有所上涨是必要的。而肉禽类价格的上涨,则是因为供需上的矛盾而引起。生猪的饲养和供应周期一旦跟上,就不用担心其价格了。“而且,可以肯定的说,今年的夏粮是丰收的”。 赵晓也表示了同样看法,他认为,食品类价格还是受到翘尾因素的影响。这个影响在7、8月份会达到最高,然后慢慢回落。所以他分析判断,此次CPI冲新高就是受到食品类价格上涨的助推。 “CPI创新高的核心因素分别来源于食品类和居住类价格的上涨”上海财经大学教授晁钢令则补充分析了居住类价格,此次居住类价格涨了4.4%,其权重为13%。
通胀是否来临
一般说来,当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大于3%时,我们称经济运行发生了通货膨胀,而当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大于5%时,我们称经济运行面临着严重的通货膨胀。 此前易宪容则指出,运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判断通货紧缩程度较为复杂,需要结合具体经济运行态势进行具体分析。 也就是说,在我国如今CPI涨幅达到5%以上,能不能说通胀还不能下定论。 赵长茂较乐观地认为,由食品类尤其是肉禽类价格大幅上涨而带来的高CPI涨幅,此轮CPI涨幅连续两个月超3%警戒线,是由食品类价格引起。CPI数据在走高,由价格推动的CPI高涨,不会导致通货膨胀的来临。 “而且,价格全面上涨的可能不会很大”,他指出,近来国家已经叫停了粮食变油,玉米变乙醇之类的用粮食替代的一些项目。粮食价格的上涨,还是由供需引起。而且,他强调,我国的粮食库存是很丰足的,并且夏粮也将取得丰收。这些都会使粮食价格得到平抑,从而降低CPI。 经济学家谢国忠则持截然相反的观点,他认为,中国已经进入全面的通胀时代,CPI涨幅如此之高已经说明了问题。 上海财经大学晁钢令教授提出,从现在的CPI数据看来,有通货膨胀的可能,但是不是全面性的上涨,还是之前的结构性上涨。 他分析,通胀的前兆是价格链连续推动物价上涨,而现在还看不出这个前兆的出现。而且,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价格相应的波动也是常事。
加息还是不加
对于此次走高而令人出乎意料的CPI,人们似乎觉得央行动用货币政策诸如加息、提高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顺理成章。 记者采访的专家学者也表示了同样的态度,并作出预测。 谢国忠坚持认为,加息以及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在内的货币政策以及金融政策,都会在今后不断出台。这个不但基于此次CPI的走高,更重要的是,中国国内的利息水平还是相当的低,而且相对于此次的CPI涨幅,利息负水平更为严重。 “和美国相比,我们的GDP增长速度是他们的好几倍,而利息水平远远低于他们,这是个不正常的现象”,他强调,不仅仅是这些,采取组合拳的调控政策更为必要。 “还会有进一步的加息”,晁钢令教授很肯定地对记者表示,央行间歇性加息是必要的。他进一步指出,央行的加息应该在9月或者下一个季度,原因在于:宏观调控不可能那么快的按照市场的波动走,必须有一个观察期。 “我们国家之前的减息减了8次,也是间歇性的,必须要给市场一个喘息和消化的过程”。 而中小股民对此好像更敏感,万先生给记者打来电话说,央行肯定要加息了,并且声称加息就在这个周末。 赵晓认为,二率齐动是有必要的。看到7月的CPI确实有点意外,确实有必要再次动用金融货币政策对市场进行有效的调控,以防止通货膨胀的到来的危险和抑制流动性过剩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