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李钟台:长沙市政府里的“洋干部”
    2006-12-11    本报记者:苏晓洲    来源:经济参考报

    1995年,李钟台离开韩国来到湖南,担任长沙LG曙光财务副总监,后又担任LG化学(湖南)荧光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离开LG后,2005年,这位长沙市荣誉市民、前世界500强高管,受聘担任长沙市政府“商务顾问”兼长沙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执行会长,在长沙度过了10个春秋。

交流禁区越来越少

    对比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前后的变化,李钟台感触很深的一点是人际交往变得更加密切,一些过去总也捅不破的“窗户纸”现在开始消退,中外融合开始从单纯投资兴业转向文化的层面。
    “我刚到中国的时候,除了公司、住处,就是与在LG的韩国同胞呆在一块。”李钟台回忆说,“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外国人这个概念根深蒂固,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是非常明显的。”
    但是此次接受记者采访,李钟台却坐在长沙市政府办公大楼七楼属于他的办公室里。2005年5月,李钟台受聘担任了有政府背景的长沙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执行会长。在这儿,他还拥有市政府为他配备的助手,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洋干部”。上班才一个星期,他就为长沙市落实了一个投资1000万美元的外资项目。韩国一家企业在湖南投资2.7亿美元办厂,李钟台也做了大量工作。
    据记者了解,像李钟台这种身份的“洋干部”,在湖南不止一个。在旅游经济发达的张家界市,一个埃及人受聘担任了市旅游局局长助理。在湘潭,德国人克莱勒则担任市政府的招商顾问。一位市长说,这些外国人是地方政府扩大海外交流、招商引资的“洋拐杖”。这种理念,在加入WTO之前做不到,甚至不能提。
    记者发现,李钟台的工作方式是颇为“中国式”的。在记者采访前,一家筹建中的外商投资企业派员向李打探在长沙的“兴业之道”。李钟台很严肃地告诉他们,作为外商投资企业,首先应该加入协会。公司开业前,应该安排一次聚会,与长沙外商坐到一起,大家交流、探讨。“有好的人际关系,才能把生意做起来。”

对外资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因为见证过韩国的跨越式发展,李钟台对于“印度、越南等会使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黯然失色”这种说法显得不以为然。“劳动力成本只是一个方面,并非全部。”李钟台说,他觉得与加入WTO前相比,中国在很多方面对资本的吸引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刚刚从韩国回来。”从李钟台的精神状态上看不出任何旅途辗转奔波的疲惫。李钟台说,如今,长沙到首尔几乎每天都有航班。早上吃完饭去机场,中午就能在韩国吃午饭。这种感觉,和在韩国国内没有区别。“从首尔到釜山,加上出城等时间,还需要三个小时。中国发达的国际交通,使我经常有在邻居家串门的感觉。”
    与加入WTO前相比,李钟台觉得他现在来中国的时间和资金成本双双走低。“过去回韩国,需要乘坐每周很少的几个去香港的包机航班绕道,期间还要在香港停留一天,单程就要花上两天,费用至少6000元人民币。现在3600元、三个小时,这节省多少成本啊。”
    10年前,与其他韩国人一道经营长沙LG曙光时,协调断水、停电等问题是李钟台等人的一项日常工作。但现在这几乎不再是问题。物流曾经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但现在高速公路、铁路运输将区域的经济版图大大拓展。“以前从长沙到南京送彩管,走公路需要花三天时间,现在一天就足够了。”李钟台说。
    李钟台认为,与很多新兴的投资目的地相比,中国经过加入WTO五年的历练,在招商政策、投资政策、土地政策等方面越来越趋于稳定和成熟,政策风险降低,盈利前景变得越来越可预见,这对外资的吸引力是很大的。

以转型应对劳动力成本升高

    李钟台回忆说,初来乍到时,LG曙光工人每月的平均工资水平约为800元至1000元人民币,这在当地、当时属于令人羡慕的高薪。但现在,从沿海到内地,外资企业劳动力用工成本基本上翻番,这导致一些企业近些年开始将资金投向越南和印度。
    李钟台认为,中国经济在加入WTO五年后出现的这一变化值得关注,因为这涉及到吸引投资竞争力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关键还在于经济发展模式、投资政策的及时调整。“中国正在逐步改变依靠劳动力价格来吸引投资的竞争手段,同时限制三来一补的加工贸易,这是明智之举。”
    身处一个中部内陆城市招商顾问这一角色,李钟台建议政府要加大扶持沿海产业向内地梯度转移的力度。“我们要多向外商宣传内地在交通环境、基础设施、政策扶植力度上的新变化,吸引沿海资金向内地转移。”据了解,前些天,李钟台在摆出上述理由之后,一家雇工人数达1600人、准备转移到他国的韩资企业决定转移到湖南衡阳市。
    李钟台称没有遭遇过政府部门或者官员卡外资企业脖子的经历。“当初LG曙光在湖南是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之一,政策给予的优惠、关照是很多的。”李钟台话锋一转,说:“中国各级地方政府对外资的政策把握水平、公平对待程度近些年越来越高。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只对大资金推行优惠和关照,相反,对于中小外资企业,更应该提供周到的服务。因为中小企业在运营能力、抗风险水平方面比较薄弱,需要扶持的地方更多。为中小企业服好务,能在相关国家形成一个很好的关于投资环境的口碑,这是吸引外资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希望教育和医疗环境越来越好

    除了管理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和协助政府招商引资,李钟台还经常对市政府提交政策性建议。在这些抬头为“长沙市政府领导”,落款为“长沙市商务顾问”的政策建议书上,旅游、文化交流等均有涉及。但李钟台最关注的,还是教育和医疗。
    在清静幽雅的岳麓山爬山,去湘江之滨的潇湘大道漫步,在长沙近郊打一场高尔夫,说到近五年来越来越好的生活环境,李钟台用了很多溢美之词加以称颂,把长沙看作自己的“第二故乡”。
    但年过五旬的李钟台聊到医疗环境时,有些保留。李钟台来长沙之初,第一次在长沙看病,看到医院条件简陋不堪,他连针都没打,就“逃”出了医院。
    “就我个人而言,现在我不像过去那样,一生病就回韩国。”据了解,李钟台和他所在的外商群落,生病治疗偏爱去长沙一家外资医院。这与几年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在长沙的韩国人,如果生病动手术、女士生孩子等,还是会选择回韩国。”李钟台认为,长沙不像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外资医疗机构或者真正能与国际接轨的医院发展尚处在初级阶段。虽然内地医疗机构在技术水平上可能不存在障碍,但语言沟通、医院治疗环境、服务等与发达国家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应该尽可能再改善一些。
    据了解,在长沙市一所学校里,有很多外国孩子。相关统计数据说,自上世纪90年代末起,共有来自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奥地利、俄罗斯、韩国、泰国等多个国家的140至150名外国孩子曾在该校就读,其中以韩国孩子最多。但这并不能掩盖中国二线以下城市在外商子女教育方面的软肋。
    据了解,外商的子弟在这些学校中,按照年龄分到各个班级,除不参加升旗仪式、不参加历史、政治考试外,与中国同学没有什么不同。李钟台认为,问题恰恰在于此。因为韩国、日本和欧美人士家庭普遍希望在国外也能受到本国母语语言文学、历史等方面的教育,但很多中国城市做不到这一点。因此,孩子一旦过了小学教育阶段,这个问题就非常现实地摆在外商面前,很多人只能选择回国。这对于投资规模、项目选择都产生很微妙的影响。
    李钟台指出,这一软肋中其实存在很大的商机。因为很多工业化国家,现在很提倡下一代接受海外教育,以期建设全球化的人才队伍。因此,城市从发展对外经贸交流着眼,办一些专门的外国人学校,生源将会逐步扩大,相关教育机构本身不会吃亏。更重要的,改善外商子女的教育环境,实际上也是最有力的优化投资环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