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国十大经济新闻
    2006-11-02        来源:经济参考报

  1、房地产宏观调控出台一系列措施。
  4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问题,提出了八条措施。
  5月11日,国办转发建设部等七部委《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6月1日,国家调整住房转让环节营业税政策,主要目的在于增加短期炒作成本,遏制投机炒作。

  2、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启动。
  4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下发《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正式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到2005年年底,有300多家上市公司已完成或正在进行股改,中国股市即将进入全流通时代。

  3、11个省区发生禽流感。
  5月,青海省发现禽流感疫情。截至12月14日,我国共有11个省区23个地市、30个县(市、区)、55个乡镇、112个村发生30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其中,青海省发生1起候鸟疫情,共有15.82万只禽发病,死亡15.12万只,扑杀家禽2222.58万只。此外,还发生了5例人感染禽流感。目前,已有23个疫区解除封锁,我国防控禽流感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4、人民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自2005年7月21日起,中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此次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要点是,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这是缓解对外贸易不平衡、扩大内需以及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需要,”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说。

  5、清理煤矿“官股”。
  8月下旬,中纪委、监察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下发通知,限令入股煤矿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企负责人9月22日前撤出投资,否则就地免职。“官煤勾结”是中国煤矿事故多发的深层原因之一。

  6、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建议。
  10月8日至11日举行的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201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单位GDP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等。
  《建议》共分十个部分,分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化体制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十一五”规划而奋斗。
  《建议》提出,制定“十一五”规划要坚持以下原则: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7、中美、中欧纺织品贸易争端通过谈判得以化解。
  11月8日,中美在伦敦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关于纺织品与服装贸易的谅解备忘录》。双方经过5个月、前后7轮的艰苦谈判,终于就纺织品问题达成协议,使历时近一年的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得以化解。此前,6月11日,中国与欧盟在上海就解决中欧纺织品贸易问题达成一致,并签署纺织品备忘录。

  8、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
  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造成松花江水体严重污染。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紧急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消除了水污染造成的影响。环保系统新开辟并启动了23个监控断面,出动水质监测采样车7000多台次,行程十几万公里,发布监测数据3600余个。

  9、首次经济普查大幅修正2004年GDP数据。
  12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我国第一次经济普查结果显示:2004年GDP总量为159878亿元,与2004年统计公报相比增加了2.3万亿元,调幅达16.8%,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明显增加。我国占全球当年GDP总量的比重,由3.8%提高到4.4%。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表示,经济普查后,我国2004年GDP总量从世界第七位上升到世界第六位。

  10、农业税条例被废止,个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调高。
  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经表决决定,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96次会议于1958年6月3日通过的农业税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10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将个人收入所得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从现在的月收入800元提高到1600元,规定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