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变迁]从"粮票""肉票"到"股票"
    2008-10-22    本报记者:张涛    来源:经济参考报
  石家庄市政府退休干部李树林最近在整理柜子时,找出几张30年前的粮票和肉票,勾起了他对这些已被遗忘的票证的记忆。
  他说,改革开放初期买什么都凭票,他家时时备着粮票、肉票、布票、油票、煤票等票证。而如今,股票成为他们家的新票证。
  李树林说,票证当时基本上都是按户口本发的,粮票按年龄发:6岁以下的儿童每月7公斤,6至10岁的小学生每月9公斤,成年人每月17.5公斤。每月每人发半斤肉票、半斤油票、半斤豆腐票。此外,有些福利好的单位还发鸡蛋票、盐票、火柴票、肥皂票等。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粮票、布票为何物了,可在当时这些票证都是居家过日子的命根子,没有这些票证,有钱也买不到东西。”李树林说,他们家还有一个专门保存各种票证的保险箱。
  后来又有了电视机票。1982年,他托在外贸公司工作的亲戚“走后门”才搞到一张电视机票。
  李树林说,这些票证都是计划经济和物资短缺的产物,随着我国加快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经济逐步建立,“旧票证”渐渐离我们远去了,成了一种纪念品,他的一位同事还在收藏这些小票。
  李树林说,近几年退休在家,他也“赶赶时髦”,把一部分闲钱拿出来买了股票,另一部分买了“纸黄金”,感受着行情的起起落落。“过去手中的票证是为了解决温饱的,而现在的票证是有价证券,是日子好了以后用来投资的,概念已经完全不同了。小小的票证见证了我们30年的生活变迁。”李树林说。
  相关稿件
· “农民发自内心感谢‘三十年’” 2008-03-04
· 厉以宁:三十年成就三件大事 2008-03-03
· 吴敬琏厉以宁对话我国改革三十年成败得失 2008-01-14
· “大包干”三十年 小岗村民有何新期盼 2008-01-09
· 三十年人才培养硕果累累 2007-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