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伏天时节到 防暑常识不可少
    2008-07-28    记者:曹国厂    来源:经济参考报
  本报讯 记者从河北省气象局了解到,7月19日是入伏的第一天。三伏天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伏天的时段一般年份30天,但有些年份40天。初伏、中伏和末伏的日期是怎样确定的?为何有些年份伏天长,而有些年份伏天短?
  河北省气象局高级工程师郭迎春介绍说,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庚日是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如庚子、庚丑等,每年的《农村年书》中登载着这样的日期。
  据介绍,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初伏到中伏的时间固定是10天,中伏到末伏的时间,因为秋后有一伏,所以有的年份是10天,有的年份则是20天,这要看初伏的日期是早还是晚了。
  郭迎春说,根据农历规定,三伏中的“头伏”和“末伏”都是10天;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当出现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今年夏至到立秋有4个庚日,因此今年的中伏是10天。因此,今年7月19日入伏,初伏10天,中伏10天,加上末伏10天,三伏天共30天。
  气象专家提醒,在这30天中,由于气温高,太阳辐射强,空气湿度大,人们会感到闷热难耐。当湿度大时,空气中的水汽含量高、蒸发小,人体大量汗液难以蒸发,体内的热量散发不畅易导致闷热中暑。当相对湿度达30%时,40摄氏度才容易中暑;湿度50%时,38摄氏度容易中暑;而湿度达80%时,31摄氏度也会引起中暑。最高气温高于32摄氏度的日子称为“暑热日”,最高气温高于35摄氏度的日子称为“炎热日”,最高气温高于37摄氏度的日子,称为“酷热日”。在酷热日中暑的人数会急剧增加。
  专家建议,遇到炎热和酷热天气,要做好防暑、避暑工作,及时补充体内的水分,正午前后尽量减少户外活动,特别是儿童和老弱病人更应注意减少外出;从事户外工作的人们应尽量减少工作时间和强度,避开正午前后的高温时段;少吃油腻食物,多喝一些淡盐水、绿豆汤,多吃西瓜等水果;有空调的房间可开启空调降温,但不可太凉;家庭可准备一些仁丹、清凉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品。
  相关稿件
· 天津市今年起防暑降温费将与职工工资联动 2008-05-06
· 暑期不在岗工作人员不享受防暑降温费 2007-06-28
· “防暑令”缘何成了一纸空文 2007-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