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能和娃哈哈谈判破裂 暂停诉讼或全面启动
    2008-04-15    作者:于兵兵    来源:上海证券报

  宗庆后涉嫌漏税3亿元?一则传言令旷日持久的达娃之争再成新闻焦点。是谁曝光了这个消息?如果传言真实,宗庆后将面临怎样的处罚?事件与达娃纠纷又有何种关系?达能娃哈哈商业纠纷正在陷入更深的迷局。
  昨天(4月14日),知情人士告诉上海证券报,这一滞后半年才曝光的消息并非偶发,实为达能为解决与娃哈哈的商业纠纷进行的又一舆论战术,其最终目标是对娃哈哈施加压力,以尽快促进商业纠纷的解决。
  “消息曝光的实际原因是达能娃哈哈在中法两国高层的直接参与下启动的和谈已经破裂。强势的宗庆后有可能随时启动此前暂停的系列诉讼。达能可能希望漏税事件迫使娃哈哈再回谈判桌。”一位和达娃纠纷有关的第三方人士告诉上海证券报。
  据悉,2007年8月,一名自称“税务研究爱好者”的举报人,实名举报宗庆后隐瞒巨额境内外收入,未如实申报个人所得税。国家税务总局收到举报后督促杭州地税局查办,并于2007年11月由稽查局正式立案。
  昨天,达能中国发言人确认确实为此事配合过杭州税务局的调查。但就“税务研究爱好者”是否来自达能,该发言人表示“不予置评”。而根据上述第三方人士的分析,“达能支付给宗庆后的巨额奖金只有达能清楚,爱好者不大会‘另有其人’。”
  对于业内猜测达能希望就此与娃哈哈重启谈判的说法,达能方面的表态也颇为柔和,“我们依然坚持协商谈判解决纠纷的原则。”达能发言人称。当记者告知3亿漏税的界定可能令宗庆后面临重罪,一位接近达能的人士则称并不希望如此。
  宗庆后漏税3亿确实吗?根据报道,1996年至2006年,达能与宗庆后的银行账户往来凭证显示,达能方面以“服务费”、境外子公司“奖励股”股利及股权回购名义,向宗庆后支付薪酬共计7100万美元。资金分别被打进了宗庆后、其妻施幼珍、其女宗馥莉,以及原娃哈哈集团党委书记杜建英等四人在香港设立的银行账户。据此,宗庆后多年累计偷漏个人所得税近3亿元。
  昨天,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和新闻发言人单启宁的手机均处于无人接听的状态。娃哈哈方面的知情人士则对这一说法并未否认,仅解释,达能境外支付的费用确实给了宗庆后,但宗庆后当时以为已经由达能方面缴纳了相关税款,即属于税后收益。去年7月,达能在纠纷冲突的高峰期抛出“漏税牌”,宗庆后随即向相关部门上缴了2亿多元的税款。而法律界人士则认为,“在没有更多证据的情况下,这种说法解释的通。”
  根据中国《刑法》第201条规定,偷税数额在1万元以上、并且达到应纳税额的10%以上的,方构成偷税罪。值得注意的是,就在立案前,宗庆后及时补交了2亿多元的税款,使应交而未交的税款剩下数百万元,与应纳税额近3亿元相比,不足10%。对于宗庆后留下这数百万是否与规避偷税罪相关,目前市场不得而知。杭州税务局则表示,到底以3亿还是数百万确认偷漏税性质,这是国税总局与杭州地税局目前仍在磋商的问题。

相关报道

达能可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对于达能来说,漏税案传出是有利的消息吗?“达能此举很可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分析人士称。他的这一说法意为达能可能涉嫌商业贿赂——因为这笔奖金的用途是宗庆后帮助达能实现收购乐百氏。
  去年底,达能在公开声明中称“正是宗庆后先生将收购乐百氏的机会推荐给我们,并在收购过程中以及收购后向我们提供了很多建议。因此,宗庆后先生本人曾持有达能子公司CALVON PTE LTD的股份。我们也正是通过这家公司控股乐百氏。随后宗先生将股份回售给达能,获取收益。”达能集团表示。
  我国法律对商业贿赂的界定是,经营者以排斥竞争对手为目的,为争取交易机会,暗中给予交易对方有关人员和能够影响交易的其他相关人员以财物或其他好处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即便商业贿赂不成立,达能和宗庆后都同样难逃舆论质疑。”市场人士称。
  对于达娃纠纷本身的进展,知情人士介绍,“达能此前寄希望于法国总统萨克奇来访可以解决达娃纠纷,但现在看来,中法关系现状将影响政治牌的力度,达能面临随时可能重启的诉讼,似乎只能借漏税案再给娃哈哈以压力。”
  该人士介绍,宗庆后此前给出的纠纷解决方案是:要么和解,但达能道歉;要么中方并购外方股权。而达能又不大可能全线退出娃哈哈,最终合资与非合资企业合并上市成为最后双方认可的方向。而达能又在合并上市的方案中提出了多个与股价联动的对赌式要求,令宗庆后难以接受。加上股权比例仍然没有谈定,且中方管理层的多种权力需要保证,谈判最终没有达成一致。(于兵兵)

  相关稿件
· 宗庆后:娃哈哈股份须高于达能 2008-03-19
· 宗庆后表示:娃哈哈将拒绝达能新合作方案 2008-03-10
· 宗庆后:透露达能最新收购底价 2008-03-10
· 达能全球总裁:希望“摆平”与娃哈哈纠纷 2008-02-19
· 食品巨头达能集团看好2008年业绩增长预期 2008-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