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9-12-07 作者:王龙云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定于当地时间7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拉开帷幕。之前,各主要经济体在公布减排方案时暗地里较劲,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频繁擦出“火花”,似乎每个镜头都在为最后的高潮做铺垫,预示着本次大会将是一场激烈而世俗的利益博弈。即便身处“童话之都”,也不得不接受这个必须既讲道义又讲价钱的无奈现实。 与会各国政要能否在科学认知、政治意愿和责任划分这三方面上达成共识,决定着本次会议的走向。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科学认知方面基本形成了共同意见,大家都清楚如果再不采取必要行动,气候变暖将在可预见的未来给人类带来灾难性后果。为此,无论是心甘情愿还是半推半就,世界主要国家纷纷表达了承担减排义务、携手减缓气候变暖的政治意愿。 但在责任划分上,南北阵营分歧巨大,几乎难以弥合。主要发展中国家日前明确拒绝了丹麦提出的气候草案,因为该草案从实质上说还是想把更多减排义务推到发展中国家身上。与此同时,一些发达国家也准备对中印等发展中国家提出的替代方案说“不”。这样的针锋相对,自然对本次气候大会构成了巨大挑战。 从道理上说,在过去200多年工业化过程中既积累大量财富又排放大量温室气体的发达经济体,自然应承担更多减排责任,且应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但当前最大问题是,发达国家不予理会广大发展中国家正当的发展要求,推脱自己的历史排放责任,还在有意忽略国力差异的前提下,向发展中国家“摊派”更多排放责任。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无疑是二战后西方霸权主义借尸还魂,对此只能抗争到底。 如此之大的南北分歧摆在那里,取得实质性成果便成了一种奢望。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日前就指出,哥本哈根会议能否成功,在于能不能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能不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能不能坚持“巴厘路线图”,推动公约全面、有效、可持续的实施,如果背离上述原则,迟迟不履行承诺,那么哥本哈根会议形势不容乐观。拿着发达国家的近期表态逐条核对,不难发现这次大会注定阻力重重,难结硕果。 西方媒体对此早有判断。它们普遍认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相左立场难以协调,全球进行更多温室气体减排的客观要求很难达成。即便届时有新的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协议出炉,也无法完全反映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局面的现实需求。 英国《经济学家》等一些媒体将希望寄托在一个折衷的协定之上。它们一厢情愿地认为,南北双方经过讨价还价将达成妥协,世界各国将得到一份替代《京都议定书》的新协议,虽然内容不会令人完全满意,但总比没有要好。这样的想法与“童话之都”一样,很美很天真,冰冷的现实告诉我们,气候博弈归根结底是发展甚至生存的博弈,在这个原则问题上发展中国家已无路可退,根本没有多少讨价还价的余地。 总而言之,此次会议若能有始有终,收获些许务虚的成果,同时成功避免与会方中途退场的尴尬场面,并为日后谈判留下一个开放式结局——各方能继续坐下来谈而非各行其是,与会者就算不枉此行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