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保案”频发之启示
    2009-10-21    作者:黄金木    来源:上海金融报
  近一个多月来,“特保”一词频频出现在国人的视野,刺激着国人的神经。9月11日,美国政府不顾中国方面和美国业者的强烈反对,运用“特保”条款对中国输美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惩罚性关税。这是2001年美国支持中国加入WTO以来,第一次运用“特保条款”对中国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当中国对此表示反对、抗议,甚至进行贸易“报复”和诉至WTO时,不到一个月,美国商务部又对中国进口的无缝钢管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这是今年以来,美国商务部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的第七起“双反调查”。而从世界范围来说,我国是遭受贸易摩擦的重灾国。今年1-8月,已经有17个国家和地区向中国发起了79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高达103.5亿美元,早已超过去年全年的金额总数,我国已连续多年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
  频频发生的、针对中国的“特保”或“救济调查”到底说明了什么?
  首先,从贸易的环境看,金融危机之下各国,尤其是美国等贸易逆差国,都加大了对本国产业的保护,贸易保护主义重又抬头,使我国的外贸形势面临严峻挑战。如这起轮胎“特保案”,就是典型的滥用“特保”措施,违背世贸组织条款。中国对美轮胎出口一没有对当地的市场造成损害、扰乱,不符合“特保”措施的使用条件;二则美国轮胎制造商、美国相关产业的零售商和销售商都对中国的轮胎产品持欢迎态度,却由美国钢铁工人协会提出申诉,其主体的地位存在质疑。据国际贸易预警组织的调查,世界各国已经制定了130项贸易保护措施,即使是承诺推行无保护主义的G20峰会成员也一直在制定保护主义法规。仅今年7-9月,全球就出现了90多项新保护主义措施。
  其次,我国的出口导向政策需要作出适当调整。长期以来,我国都坚持鼓励和支持出口的政策,而出口也成为拉动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出口每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20%左右,对经济增长率的拉动超过了2个百分点。但随着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得到提高时,就要考虑出口导向政策的调整。因为,高达两位数的出口增长率并不能长久地维持,如果坚持单一的出口路径,不仅会造成国际间贸易摩擦增多,影响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而且对优化产业结构不利。只有不断地制造和扩大内需,才是保证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再次,企业要转变观念,从出口产品量的扩大转到质的提升上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出口的商品都是技术含量较低、劳动密集型的服装鞋帽、玩具制品和原材料,后来才逐渐发展到钢铁、轻工、机电、化工等产品,因其价格低,只有靠量的扩大来保证利润。笔者在温州参观一个外贸服装加工企业时了解到,一件皮衣才赚1元钱,可见其利润之微薄。而利润薄必然价格低,这很容易给对方产生倾销的联想,于己不利。回顾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出口的产品,很大一部分都是质高价贵的商品,日本制造成了高档的象征;而我国出口的商品却成为廉价的代名词。因此,出口型企业要积极转变观念。事实也证明,许多贸易保护措施都是针对一些夕阳产业和低端产品。当我们出口的产品种类越来越丰富、质量越来越高时,他国想举起“反倾销”的大棒也不易。
  最后,作为银行业金融机构也要转变信贷思路,在支持外向型企业时,不能只以订单多少来决定信贷的发放,更要了解其产品的竞争力,以及该产品在出口目的国的市场占比和该国对其产品的反应等。信贷杠杆虽然不如国家政策那么权威,但对单个企业特别有效。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善用信贷杠杆,科学引导企业不断改进出口产品的设计、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等。同时,银行信贷人员也要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加强对国际宏观形势和产业政策的研究,使自己能准确判断行业的走势,既有效支持企业发展,又确保信贷的效益。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外贸已走出八亿件衬衫换一架波音飞机的时代,但出口产品种类的单一化、产品质量和技术的低端化和出口对象的集中依赖性(以美国、欧盟和日本市场为主)仍没多大改观。要改变这一现状,在促进外贸稳步发展的同时,又尽量减少和避免贸易摩擦,就要从出口政策、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等多管齐下,合理引导。
  相关稿件
· 特保案背后的深层次考量 2009-09-23
· “轮胎特保案”走向何处 2009-09-21
· 美学者:轮胎特保案完全是保护主义行为 2009-09-17
· 奥巴马拿轮胎特保案当筹码 为实施医改计划铺路 2009-09-16
· 应对"特保案"最有力的武器是中国的决心 2009-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