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产业化难以继续推动内需
    2009-01-08    莫之许    来源:长江日报

    1月5日,湖南省教育厅透露,通过摸底和审计核算,湖南省高校总负债120余亿元。湖南省高校负债主要是因为扩招,自扩招以来,共增加了80余万大学生,相当于建设了80所万人规模的大学。事实上,高校负债非只湖南,此前的数字表明,全国高校因为扩招,欠债总规模在2000-2500亿元之间。

    所有这一切,都开始于1998年,这个软着陆的中国经济遭遇到了东亚金融危机的年头。在这一年里,“保八”成了严峻的政治任务,正是在此情况下,1998年底,经济学家汤敏建言国务院扩大高校招生,提高学费的同时配合大规模助学贷款,以此拉动内需。1999年6月,高校扩招的决定正式下发。短短10年间,全国高校招生规模从1998年的108万扩大至2008年的约600万。
    与这一进程相伴的是,大约到了2002年,中国就逐步走出了1998年以来的疲软,并迎来了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一般认为,加入WTO后外向经济的飞速发展、积极财政政策所推动的基础设施建设、住房商业化所带动的房地产及其周边产业的高速发展,共同促成了中国经济迅速走出疲软并持续高速发展,此外,教育产业化、医疗产业化等诸多措施所起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它们也是内需启动器之一,为经济高速发展提供了推动力。
    从一开始,教育产业化就是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国家力量的鼓励推动下,很快,教育产业化尤其是高等院校的扩招,带动了新校区的建设、师资的扩大、设备的充实……而在中国特定的资源配置体系中,既然国家鼓励引导教育产业化发展,那么,各地政府和各学院势必充分利用这一政策超常规发展,于是就有了上述那样直线上升的数字,庞大的需求被源源不断地制造出来,教育产业化充分发挥了内需启动器的作用,共同促成了中国经济的多年荣景。而与之伴随的,则是住房、教育、医疗日益成为最为人所关注的民生领域,甚至被冠以新“三座大山”的恶名。
    但是,如此启动的内需并非社会发展所带来的自然增长,并没有坚实的基础,从供给的一端来看,急剧的扩张带来的是盲目开设的系科、粗糙的教学质量,而从需求的一端来看,是学生家庭的负担日益沉重,就业前景因毕业人数增多而越来越暗淡。既然社会不可能消化如此制造出来的大批学生,这一结果最终也必然要反馈回到学院,让负债超常规发展的学院背上沉重的、更有可能是在日益恶化的环境下永远也无法偿还的巨额债务,并将风险引向金融体系……这一由于中国独特的资源配置机制形成的超常规投入发展模式,在教育以外的领域也同样面临着严峻考验,甚至,这一机制的运行及其后果,很可能正是此轮经济突如其来迅速收缩的主要原因。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