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收入预期谨慎与物价满意度下降现象
    2007-09-24    余丰慧    来源:中国证券报

    央行8月下旬对全国50个大、中、小城市进行的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收入感受指数由1季度的历史最高32.1%,回落至本季度的21.0%,下降11.1个百分点。居民选择下季度收入“难以预计”,分别比上季度和上年同期提高1.6和1.5个百分点,认为物价“令人满意”的居民占比仅为3.5%,比上季度和上年同期分别下降4.9和7.5个百分点,并创历史新低。而认为“物价过高,难以接受”的居民从1季度的25.9%,到2季度的29.5%,再升至本季度的47.1%,大幅下挫22.5个百分点,创单季历史最大跌幅。
    我国CPI从3月份开始已经连续6个月达到3%警戒线以上,虽然物价只是结构性上涨,没有发生普涨的局面,但是,通货膨胀的苗头已经显现。一般情况下,物价高企或者发生通货膨胀时,经济会呈现较快增速,就业比较充分,百姓收入增长相对较快。百姓对物价与收入增长的预期应该是一致的。但是,从央行问卷调查可知,当前,城镇居民对未来收入与物价满意度呈现相反的心理预期,并且反差在逐步扩大。这个突出问题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如果出现通货膨胀,受危害最大的是普通老百姓,主要是低收入者和工薪阶层。笔者曾经多次强调过,目前主要问题在于,物价上涨后,低收入者和工薪阶层在通货膨胀期间的收入补偿机制不健全。工薪阶层收入增加没有保障,低收入者应对物价上涨心理没底。过去,一旦物价出现上涨,企业单位员工工资将进行普调,所有人员工资增加几乎差别不大,因为增加的目的是应对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对于官员、企业领导与一般职工带来的影响是一样的。而现在,低收入阶层,政府将给予一定生活补贴,但是仅靠这些是不够的。
    “城镇百姓对未来收入预期谨慎与物价满意度下降并存”不是一个好现象。根源还在于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不公问题,引起人们对未来信心不足。因此,必须从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高度,解决百姓在物价上涨甚至通货膨胀中面临的问题。除了继续加大对城市低收入阶层的财政补贴力度外,保持单位、企业员工工资有一个明显增长水平。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增长是应对物价上涨或通货膨胀的,没有必要拉开内部领导层、管理层和一般员工的距离。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