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 Introduction
王迎晖:
      先后毕业于安徽大学经济系外贸专业和中国新闻学院国内新闻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和新闻学学士。
    一直从事财经新闻的采访和编辑工作。《股市:多一份清醒少一份醉》获得1997年度中国新闻奖,是我国证券类新闻作品首度获得中国新闻奖。主要关注中国财税改革、金融业改革和农村改革。
 其他专栏 | Other
孙立坚
易宪容
陈思进
牛刀
张曙光
任志强
王东京
梅新育
皮海洲
余丰慧
许小年
王龙云
高鹤君
王迎晖
叶建平
 
·有序救灾,期望我们进步得更快 2013-04-22
  4月20日8时,四川雅安芦山发生7.0级地震。消息传来,举国震惊,如火如荼的抗震救灾随即展开。
·稳增长:驾驭好投资这匹马 2011-12-07
  虽然还有争论、犹疑以及各种不确定性,但是,在2011年和2012年的年度之交,有一个轮廓越来越清晰:中国经济已经从对通胀的高度忧虑中解脱出来,宏观政策目标应当从防通胀为主切换到保障适度的增长上来。
·谣言止于透明 2011-08-08
  谣言止于智者是小农经济的箴言,在现代社会,这种说法是不负责任的,甚至是无聊的。谣言应该止于政府的透明度。这应是当前政府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的首要内容。
·中央部门晒“三公” 央企笑了 2011-07-19
  说央企笑了,也不是说央企幸灾乐祸,而是因为,中央部门那点儿三公经费,央企们根本就瞧不上。
·必须义无反顾地深化改革开放 2011-07-04
  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历史的进步与层出不穷的困难相并存,我们还没有到达理想的彼岸,我们还在路上。我们只有以改革和开放作为发展之舟的双桨,义无反顾地奋斗下去,才能实现理想、到达彼岸——一个自由与繁荣的国度。
·温总理的文章被市场过度解读 2011-06-28
  在观察货币政策走向上,既要看战术运用,也要看战略走向;既要关注银行间资金多寡,也要看到全社会流动性是否充沛。
·不要给汇改太多使命 2011-06-20
  这几天,纸媒和网站上关于这项改革的反思和总结琳琅满目。笔者认为,有些总结有点走偏了,其中,把汇改和通胀的关系描述得太过亲密,结果是给汇改这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改革增加了太多的压力,不仅使汇改本身无法承受,客观上也会扰乱外汇市场预期,进而增加改革的难度。
·加息就在不远处 2011-06-16
  准备金率的提高不会替代加息,加息仍在不远处等着我们。宏观调控从来就是在两难中选择,从来就没有只有好处而没有副作用的经济政策。面对当前的通胀形势,加息固然有副作用,但不加息的副作用更大。
·“超调”之说可能时过境迁 2011-05-26
  就在一些经济学家呼吁调控当局注意通胀压力6月达到高点而后退潮、经济增速开始下降,需要防止货币政策调控过度的时候,本周传来的一系列消息让经济学家的判断近乎瓦解。
·升值反通胀:中看不中用 2011-05-09
  让汇率政策参与到反通胀的行列合情合理,但可能是看上去很美,而实际效果与我们良好的愿望相悖。因为,远水不解近渴,中看不中用。
·伯南克出镜了,周行长呢? 2011-05-04
  反观我国央行对货币政策的解释,这么多年一直是惜言如金。除了“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这样的规范句子之外,好像再没有其他好说的。在市场与政策之间,一直在玩猜谜、脱靴子和脑筋急转弯等游戏。
·油价上涨搅乱了菜地和餐桌 2011-04-25
  这一轮国际油价的上涨经过一系列环节的传导,已经来到了田间地头和居民餐桌上。由于这次传导是从中间的运输环节向买卖两方面延伸,于是就出现了那个怪圈,对眼下通胀的影响也就具有复杂性。
·食品监管该跳出“周期律” 2011-04-22
  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基本建成的今天,我们每天面对的有毒食品越来越多?为什么近期每一次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现,都不是市场监管当局发现的?
·财税改革的逻辑 2011-03-25
  十二五期间的税制改革把短期的宏观调控与中长期的财税体制改革结合起来,把当前的财税改革与转变发展方式的总体目标结合起来。
·货币政策:边走边看边调 2011-03-14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紧缩洪峰已过”的判断似乎成立,接下来货币政策将更显现出它本来具有的“短期政策”的特点。
·预算安排的良苦用心 2011-03-07
  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年度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都与代表委员见面了。就像一部大型议政交响乐,两会在这一天,议政和建言达到高潮段落。
·3600万套:房地产调控结出的制度果实 2011-02-28
  如果进展顺利的话,这1000万套保障房作为一个地标,将见证中国房地产市场中,市场与保障的分野。笔者希望,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从1000万套保障房的第一块砖开始。
·连续降雪相当于一次加息 2011-02-14
  2011年开年时分,气象的戏剧性变化,让我们领教了天气与通胀紧密而又直观的联系。同时,又不能不引起我们对天气这一重要因素的重视。
·在兔年路上寻找幸福感 2011-02-09
  经济活动的复杂化,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全球经济的大融合,使我们的幸福感的获得牵涉到的因素越来越多。那种“三亩水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幸福离我们已经远去。
·今年首度加息:只是开始 2011-02-09
  在今年通胀形势严峻的现实下,一次小幅度加息并不能解决问题,对今年而言,这不应当是惟一一次加息,但关键还是要看CPI。
·“新国八条”的另一种作用 2011-01-28
  要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改变对资本的激励方式。不然,一旦政策有变,境内外游资群起而动,资本市场将会硝烟再起,那就前功尽弃了。
·加息靴子正在落下 2011-01-19
  由于央行的惜言如金,使得它的短期政策取向在公众看来很不清晰,以至于不清晰成为它最大的清晰、不透明成为它最大的透明。现在,对央行何时再加息的猜想,又成为最近资本市场关注的一个焦点。
·天量土地出让金背后的连环因果 2011-01-11
  高速增长的土地出让金已经成为多种体制弊端的集中表现。不解决高地价问题,就难以解决高房价;不解决一些体制问题,又难以解决高地价。总之,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高增长背后是一个连环套,这个连环套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套住中国的房地产业。
·积极财政之“积极”已今非昔比 2010-12-30
  明年的积极财政政策的“积极”将是在服务宏观经济调控总目标下的“积极”,对一些与民生有关的行业或新兴产业形成利好,对助推通胀的产业和一些不符合产业政策方向的产业形成利空。
·抗通胀货币政策恐独木难支 2010-12-13
  抗通胀、调结构,两者一长一短,一急一慢。抗通胀是短期任务,调结构是长期任务;抗通胀是急发病,调结构是慢性病。两者之间最重要的关系是,如果抗通胀效果不好,调结构就难见成效。所以,治理通胀是当务之急。
·稳定价格工作的杞人之忧 2010-11-26
  政府出手,各部门各地方八方相应,没有办不成的事。媒体嚷嚷了半年“农产品价格太高了”,不如政府一声断喝。
·央行的“打法”可能变了 2010-11-18
  央行应对手段可能已经改变。像2007年那样,央行被动地、吃力地、劳而无功地、一盆一盆地回收流动性,而流动性却越来越多的一幕,在这轮抗通胀中不太可能重演,或者说央行会竭力避免悲剧重演。
·央行加息动机的另一个视角 2010-10-28
  升值和加息不一定不能同时出现在一段时间内的货币政策选项上,关键可能在于先后次序的安排上。这也许可以提供另一个视角来看待央行此次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加息的动机。
·楼市和股市将被关进笼子里 2010-05-25
  楼市调控的微妙变化,反映了我国宏观调控手段的微妙调整,而这种调整与整个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得更加复杂是分不开的。
·何时礼送刺激政策,这是一个问题 2010-04-21
  有人说,如果开始加息,就说明货币政策开始退出了——加息作为一个时间点将成退出的标志。
  非也!经济活动之河永不停歇,你无法把今日之河与昨日之河截然分开。从这意义上说,寻找刺激计划的退出时间点,是一个劳而无功的事情。但“退出”过程毕竟对生产者和消费者产生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说,它也并非完全无意义。
·紧缩的归紧缩 正常的归正常 2010-02-22
   “一个月的时间内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还不是紧缩?”是的,央行近期的调控动作给市场“一次紧似一次”的预期。
·要把农产品当奢侈品来卖 2010-03-10
  正因为今年是中国经济最为复杂的一年,所以虽然两会渐近尾声,但会场内外仍然热点频出。排列这些热点话题可以看出,往年人们热议的农业生产问题,今年让位于房价、教育、医疗、低碳等话题。无疑,热点的转换意味着中国这个庞大的经济体在转型和提升过程中不断遇到新挑战和新困惑。
·地方政府应做“好的推动者” 2010-02-03
  城市化在我国被称为城镇化,这次城镇化又被称为新型城镇化。虽然目前关于城镇化的路子该怎么走仍然存在着争议,但是“城镇化的主体是谁?”“谁来推动?”这样的问题应该首先统一起来。
·2010年财政收支仍然是“紧张年” 2010-01-11
  在聊到2009年财政工作时,上海市财政局负责人说,去年各地财政工作既一样,又不一样。一样的是各地财政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不一样的是每个地方各有各的难处。这位负责人这段很像是《安娜•卡列尼娜》开头的描述,确实道出了全国财政系统的感慨。
·宏观政策勾勒流动性大格局 2009-12-08
   从开始的“推迟召开”说,到后来的“提前召开”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直牵动着资本市场的视线。这视线既渴望、热切,又担心、狐疑。
·部分专家对全球经济增长持谨慎态度 2009-11-03
  信息大爆炸可能与信息短缺一样,使人们因无法获得真正有价值的信息而不知所措。所以,越是信息大爆炸,人们越渴望交流,越需要“听听别人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创业板:一将功成万骨枯? 2009-11-03
  任何新事物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任何与价值相符的价格都是通过供需长期拉锯战而形成的。俗话说,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一将”便是我们要寻找到的创业板的合理价格。
·未来贷款需求仍将“保持平稳” 2009-11-02
  就像兴业银行的鲁政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央行调统司发布的这份报告更可能是基于调查统计的数据,客观地刻画了一种经济运行的现实以及对趋势的判断,未必代表央行的货币政策导向。
·美国加息选项不会出现在2009年 2009-11-02
  美国官方数据证实,在经历了大萧条以来最漫长的经济萎缩之后,美国经济已于第三季度恢复增长。今年第三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化环比增长3.5%,增幅略高于分析师的预期。此前4个季度,美国GDP持续萎缩。
·通胀离我们仍有距离 2009-10-23
   国内生产过剩更加严重,外部市场消费依然低迷,国内CPI虽然在上升,但依然是负值。要想形成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的局面,一时半会儿并不容易。
·后危机时期的宏观调控难度较大 2009-10-23
   在后危机时期,当需求逐步回升,经济变暖之后,将更难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不光是结构问题和生产过剩等老问题,还有一些一揽子计划留下的后遗症和外部经济输入性问题。
·一揽子计划成绩显著:总量经济政策的胜利 2009-10-23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一派大好,以至于新闻发言人李晓超对全年增长没有任何保留的下了断语:全年8%的目标是有把握的,是没有悬念的。
·央行前门送狼后门迎虎 2009-10-22
   消极因素则让我们看到危机前的老问题浮出水面,并且有些问题得到强化。比如,结构问题、过剩问题、国际收支平衡、流动性压力、热钱虎视、通胀预期,等等。
·曹远征在等待三个数据 2009-10-22
   相对于尹中卿的观点,曹远征先生的表述相对谨慎。作为经济学家,他在等待年底的数据。至于“拐大弯”,说的仍然是软着陆。
·双扩张政策要不要开始软着陆? 2009-10-22
   最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尹先生说的“刺激过度,经济增速反而会回落”。尹先生的意思是宏观调控过犹不及。因此他提出适时适度微调充实和完善积极的财政政策,适时适度微调充实和完善宽松的货币政策。
·十部门联合调控产能过剩重复建设 2009-10-20
   发展改革委产业协调司巡视员熊必琳说,这次有四个原则:控制增量和优化存量相结合,分类指导和有保有压相结合,培育新兴产业和提升传统产业相结合,市场引导和宏观调控相结合。
·热钱将再次困扰中国货币政策 2009-10-20
   金融危机刚爆发时,有人曾说,当你看到中国央行加息的时候,就说明中国经济退出了扩张的货币政策,也就说明中国经济真正复苏了。现在看来,把加息作为中国经济彻底复苏的标志,可能会不准确。
·中国汽车工业应多朝前看 2009-10-20
   对中国汽车工业来说,这样的失落感实在应该在1000万辆实现之后而得到强化。要知道,我们的产销老大地位的含金量并不高,虽贵为“老大”了,但不是强大,而是肥大。
·创业板:理性审慎地投资 2009-10-19
   作为中小投资者,上创业板投资确实是不折不扣的“风险投资”。对高价发行的创业板股票,媒体多有担心,有人已经断言,创业板的二级市场可能是一场灾难。
·本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告诫 2009-10-19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揭晓算是上周全球财经界的一件大事,而两位制度学派的学者获奖出乎了几乎所有人的预料。金融危机之前,新制度学派在凯恩斯主义和货币学派等学说的高大身影下,一直是个小弟弟。
·FSA将要求英国银行立“生前遗嘱” 2009-09-17
    英国人办事未雨绸缪和真抓实干的风格确实让人尊重。这次危机还未结束,就着眼下次危机的事情了。他们竟然要求伦敦金融城的大银行立“生前遗嘱”,并做好以后分拆次序和部位的详细计划。
·中国FDI11个月来首次转正 2009-09-17
    中国FDI同比为正究竟是暂时的还是一种趋势,目前还真不好说,因为主动权不在我们,要看外部市场需求和境外跨国公司本身恢复的程度如何。当然,从一个更大的时间段来看,FDI的回落肯定是暂时的。
·对美国贸易保护不坚决反击将贻害无穷 2009-09-15
    在金融危机尚处在艰难复苏过程中的非常时期,奥巴马通过了特保案,向中国主动攻击,为防止贸易保护主义蔓延,中国被迫还击。非常时期的中美贸易战就此拉开序幕。
·投资者不必闻“审”色变 2009-09-15
    审计署审计“4万亿元”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要是不审计,那才是不正常的,不必大惊小怪。资本市场投资者更不必闻“审”色变。
·创业板首次发审会17日召开 2009-09-15
    创业板终于要开张了,现在进入了倒计时。相信只要是在中国股市扑腾时间较长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慨:这场长途拉练终于结束了。但是在大家弹冠相庆的喜庆日子里,点评者却想说两句不合时宜的“风凉话”,那就是这次创业板的酝酿和开张充斥着监管当局的“父爱情结”。
·需求成为浙江企业最头痛的问题 2009-09-16
    没有需求,就没有订单,也就没有生意。俗话说,一叶知秋。由于浙江的情况完全可以代表沿海情况,所以浙江的这份调查至少让我们加深了这样的印象。
·贸易保护主义风潮愈演愈烈 2009-09-16
    根据报告,各国政府正在计划、但尚未付诸实施的贸易保护措施多达130项。按照GTA协调人西蒙•伊文奈特的说法,平均每三天就有一个成员国违背无保护主义承诺。歧视性贸易法案和自由贸易法案的数量比呈6:1的一边倒态势。
·经济学家怀特警告双底风险 2009-09-16
    国际清算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威廉•怀特表示,世界并没有解决此次经济危机的核心问题,有可能会再次陷入衰退。怀特14日在香港警告,政府帮助经济复苏的短期举措可能是在为未来的危机埋下种子。
·英金融监管机构欲开征“托宾税” 2009-08-28
   特纳说的也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高杠杆下的金融衍生产品越来越多,越来越玄,最终形成空中楼阁,酿成大祸,在某种意义上也算是金融产能过剩吧。
·发改委加强价格监测预警 2009-08-28
   如果前一阶段的通胀预期属于捕风捉影、似是而非,有炒作之嫌,但由于最近水价、油价、旅游门票价对上涨的跃跃欲试,加上猪肉、鸡蛋价格的悄悄升温,说不定真的有可能把狼喊来了。
·吹响抑制产能过剩的冲锋号 2009-08-28
   从市场准入,到环保、批地、资金、监督,重要位置都设了岗,法律、经济、技术、标准以及环保、土地和金融政策这样的行政手段一起上。
·请问中石油这20亿是谁的钱? 2009-08-27
   中石油能以20.6亿元的总价为职工谋福利,确实让其他单位职工艳羡。改变职工住房条件无可厚非,只是我们想知道,这20个亿是谁的钱?
·淡马锡修改章程淡化与新加坡政府关系 2009-08-27
   其实在此之前,已经有一些迹象表明淡马锡似乎出现了问题。外电报道,由于淡马锡最近经营上的糟糕表现,引来新加坡民众的批评,很多人纷纷给报社写信,新加坡官员也加入批评队伍。
·伯南克获提名继续掌舵美联储 2009-08-27
   如果认为伯南克获美联储主席提名是众望所归、人心所向,那就大谬不然了。在此之前舆论一直认为伯南克续任存在很大悬念。
·第二次水改箭在弦上 2009-08-26
   看来,水价上涨真的已经箭在弦上了。但是舆论对此的质疑一直没间断,而且愈加汹汹。原因很简单,涨价理由很不充分。归纳官方的理由:一是节约用水;二是居民有承受力;三是水务企业亏损。
·市场对央行微调言论反应过度 2009-08-26
   正因为当前对宏观经济和政策走势的看法不统一,才使得股市忽高忽低,大起大落,无所适从;正是思想的混乱导致了市场的混乱。这也印证了温总理强调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必要性。
·坚持宏观经济政策方向不动摇 2009-08-26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浙江考察时强调,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向好,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还很多,形势仍然复杂严峻。我们正处在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
·国华电力否认卷入行贿门 2009-08-25
   最新消息显示,国资委有关负责人21日就美国控制组件公司(CCI)向中国多家企业行贿一案作出回应,表示国资委对此事高度重视,已成立专门调查组就此事进行调查,并正密切关注事件的调查进展情况。
·2020年中国将成全球第三大消费市场 2009-08-25
   根据统计资料,2007年美国个人消费额是82760亿美元,中国是8900亿美元,美国第一,中国第五。而根据麦肯锡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通过刺激个人消费、改善社保体系、调整收入分配政策,个人消费总额将占GDP的50%,达到25200亿美元,超过英德,居全球第三大消费体。
·美国想成为中国? 2009-08-25
   奥巴马政府日益暗示,美国将不再继续担当全球最终消费国和进口国的角色。白宫经济委员会主任拉里•萨默斯最近在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演讲和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对此做了最清晰的表述。
·中小企业商标质押融资平台启动 2009-08-24
   资金出现困难的企业将可以通过政府搭建的平台拿商标作抵押获得融资。北京市工商局宣布启动“商标质押融资平台”,在未来5年内,签约银行可为北京的中小企业提供总共300亿元的商标权抵押融资贷款。
·油门一旦松开中国经济将驶向何方 2009-08-24
   中国实施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已有10月之久,此时人们也开始担心政府的刺激资金一旦耗尽,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的中国经济将何去何从。鉴于美国等主要贸易伙伴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可能保持疲软,若在今年晚些时候减少公共支出和信贷无疑将把中国经济推入困境。
·如何理解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吴晓灵呼吁尽早统一认识 2009-08-24
   中国经济速度的下滑,是多年经济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合理、需要自我调整的必然趋势,国际金融危机只不过是促使我国经济增速下滑得快一点而已。
·统计局高层褒奖“GDP负增长” 2009-08-07
   在目前,对GDP数字公信力的追求,压力还是很大的。不仅是我国,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济统计制度也是以GDP为中心。GDP是“把握重大国情、掌控经济运行、制定宏观调控国策的重要依据”。
·央行会不会动用利率来调整货币政策 2009-08-07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5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央行不会动用利率这样的“市场化手段”调整货币政策。
·美国将以合作方式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2009-08-07
   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一直不被欧美国家承认,于是中国产品动辄被欧美国家反倾销。正因为我们太需要“市场经济地位”了,所以这个短处时常被欧美国家拿来作为交换条件。
·GDP上去了不意味着走出衰退 2009-08-06
   在美国政府上周末公布了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后,经济学家们纷纷开始修正自己对美国经济增长情况的预期。
·社科院报告指出信贷资金入市三佐证 2009-08-06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魏加宁近日披露,2009年上半年,大约有20%的信贷资金流入股市。据此计算,今年1至6月,有大约1.47万亿元的信贷资金流入到股市。
·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的变与不变 2009-08-06
   随着应对危机的一揽子计划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内需求有望进一步扩大,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城镇失业率登记制应该改进 2009-08-05
   在4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分析中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展情况时指出,上半年全国就业局势保持了基本稳定。
·调控的归调控监管的归监管 2009-08-05
   继上周出手规范商业银行固定资产贷款、项目融资、流动资金贷款业务后,监管部门又将目光投向了商业银行经营的核心部位———资本充足率。
·银监会拟收紧银行金融衍生品交易 2009-08-05
   监管当局对风险的控制值得称道。这次金融危机给我们的教训之一便是重新审视境内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水价涨声一片老百姓质疑价格透明度 2009-08-04
    今年上半年,全国大中城市居民用水价格“涨”声一片,触发社会对价格波动的敏感神经。
·证券交易透明度过高美联储被华尔街敲诈? 2009-08-04
    美联储已成为金融危机期间华尔街的最大客户之一,为帮助稳定市场购买了大量证券。为透明度着想,美联储往往会事先公布购买某种证券的意愿。
·美国经济似乎已度过最危险时期 2009-08-04
    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预计,经济数据可能会显示美国经济第二季度再次出现萎缩,不过美国经济目前似乎已度过最危险时期。
·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 2009-08-03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平息,世界经济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国内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依然突出。
·白酒消费税调整 2009-08-03
   白酒消费税新规8月1日起开始实施,沱牌曲酒率先发出公告,声称自8月1日起旗下“舍得”系列最高提价10%。
·山西GDP成为负数是好事 2009-08-03
   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山西省生产总值(GDP)3105.9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4%,能源大省山西成为全国惟一的负增长省份。
·力拓将铁矿石与钢铁行业雇员撤出中国 2009-07-17
  据澳媒报道,澳洲矿商力拓已将涉及铁矿石与钢铁行业研究的员工撤离中国,来回应其员工被中国当局拘留一事。报道称其它外国机构也准备将雇员撤出中国,直至形势变得更加明朗。
·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 2009-07-17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努力克服前进中的各种困难,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国民经济企稳回升。
·资产泡沫化逼迫宏观调控转向 2009-07-16
  2009年上半年信贷增量已经达到7.37万亿元,这意味着,仅2009年上半年的信贷增量就接近前两年的总和。
·我国6月外汇储备余额超过2.1万亿美元 2009-07-16
  2009年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21316亿美元,同比增长17.84%。上半年国家外汇储备增加1856亿美元,同比少增950亿美元。6月份外汇储备增加421亿美元,同比多增302亿美元。6月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8319元人民币。
·央行营业管理部撰文建言宏观政策 2009-07-15
  央行营业管理部不是货币政策制定部门,它的文章当然不能代表央行的正式观点。但营业管理部毕竟是央行的一个重要部门,它的观点也不可能与央行正式观点背道而驰,口径和基调应该和央行货币政策相一致。因此  在央行上周以公开市场操作的方式对货币政策微调后的一周之后,央行的机关报发表这一深度文章,理应引起业界关注。
·下半年突出以消费为主导的结构调整 2009-07-15
    目前国民经济增长单引擎格局越发明显,下一阶段继续靠投资一马奋蹄,会给经济带来严重的副作用。因此,如何促进国内消费再一次被摆上下半年应对危机的议事日程。这也是今日点评筛选夏斌先生观点的原因。夏斌说,从下半年起到明年初,应突出以消费为主导的结构调整,以新的增长因素逐步取代传统的增长因素。由于夏斌先生的身份,其观点中的政策前瞻性因素不可忽视。
·资源税改革方案已报全国人大 2009-07-14
  据了解,酝酿已久的资源税改革方案其实已在2008年年末提交国务院,但是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这项改革不得不停滞下来。而随着近几个月来经济的转暖,中央政府开始频频发布推进资源税改革的信息。种种迹象表明,搁置许久的资源税改革似乎已近在眼前。有消息人士透露,相关改革方案已经上报全国人大法工委,只待启动改革工作。
·中国经济的一方面和另一方面 2009-07-14
   得益于强劲的国内消费和投资需求,业内人士认为二季度的经济增速将在一季度的基础上继续反弹。专家预计二季度GDP增幅会较一季度提高约2个百分点,也就是达到8%左右,上半年GDP增长会达到7%以上。
·李扬:中国经济复苏将呈W型 2009-06-15
  6月13日,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所长李扬在清华大学经济形势讨论会上表示,全球经济可能面临长达5年的衰退期,中国复苏速度会快一些,但在未找到新增长点前经济掉头向上仍存在困难,整个恢复过程将呈“W”型。
·发改委酝酿促进民间投资20条意见 2009-06-15
  国家发改委6月11日提出了一份旨在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的20条意见,并在当天召开的全国发改委系统2009年投资工作研讨班上进行了分组讨论。
·现在远没有到处理通胀隐忧的程度 2009-06-16
  经济学家樊纲日前在接受采访时称,中国目前考虑处理通货膨胀隐忧为时尚早,“从实体经济和货币经济的关系来讲,现在还远没有到处理通货膨胀隐忧的程度”。他表示,宏观扩张性政策要执行两到三年,才能把经济真正托稳。
·G8财长开始为危机结束作准备 2009-06-16
  八大工业国(G8)财政部长近日表示,他们已经开始讨论如何收缩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措施。G8财长称,他们已委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助制定最佳方案,以削减预算赤字、撤出对银行业的帮助并收紧货币政策。
·中国减持美国国债44亿 2009-06-17
   美国财政部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中国持有7635亿美元美国国债,较3月末减持44亿美元,为2008年2月以来首度减持。但中国仍是美国国债第一大持有国。
·中国金融创新不应因噎废食 2009-06-17
  中国银行业数位高管上周四谈到,尽管爆发了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将继续鼓励金融创新,不过会根据本国需要来应对变化与进行市场开放。
·经济回升基础不稳坚定不移双宽松 2009-06-18
   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中国经济运行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要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并根据形势变化不断丰富和完善。
·用电量与增长数字的“口水战” 2009-06-18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近日对5月份8.9%的工业增速提出质疑,并指实际增速可能只有5%。国家统计局16日回应说,认为“5月份工业增速是5%”是没有依据的。
·政府采购该不该买国货 2009-06-18
  近日,发改委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监察部等九部委联合发文《关于印发贯彻落实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监管工作意见的通知》。“通知”强调,政府投资项目属于政府采购,应当采购本国产品。
·十家银行归还美国政府救助资金 2009-06-19
  急于摆脱政府注资带来的诸多限制的10家金融机构周三向美国政府偿还了680亿美元救助资金。
·后危机时代什么时候来 2009-06-19
   后危机时代,如何防通胀成为重要议题。德国财长施泰因布吕克明确表示,他的经济团队仍在专注于危机管理,不过明确了一个相当大的任务,即准备抗击通货膨胀的卷土重来。而法国财长拉加德持反对意见,提前一天对记者表示,各国应该谨慎从事,不要过早制定退出战略。
·重温自由——赏读《资本主义与自由》 2009-06-22
  我手头的《资本主义与自由》是商务印书馆2003年的版本。本书一开始就以肯尼迪总统的一句话作为靶子展开作者的论述:在肯尼迪总统就职演说中被引用的很多的一句话是“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些什么”。弗里德曼说,这个观点和自由人对他自己的命运负责的信念不相一致。对自由人而言,国家是组成他的个人的集体,而不是超越在他们之上的东西。
·从财政增幅转负为正中看到了什么 2009-06-16
  财政部周一称,5月份全国财政收入实现同比增长4.8%。这意味着历经四个月之后,全国财政收入增幅终于转负为正。
·今年财政收支矛盾可能超乎年初预料 2009-05-15
  国内经济形势的扑朔迷离已经反应到财政收入的数字中。本报在分析一季度财政收入数字时,曾认为是灰色与亮点杂陈,各月收入虽在下降通道中,但是降幅是逐月收窄的。但是4月份财政收入一改这一趋势,当月财政收入大幅下降,同比降幅超过2、3月份。联系到3、4月份财政支出大幅上扬的势头,收不抵支的矛盾将在今后几个月逐步凸显出来,全年财政形势严峻程度可能超出年初预料。
·一季度税收数字中的灰色与亮点 2009-04-23
  整体看,税收收入仍在下降通道中,但是分月跌幅和部分税种降幅在收窄,而收窄的基础尚不稳健。这样一种走势,与目前经济整体走势相仿。
·现在需要关注细节了
2009-04-16
  现在回想周小川行长在G20峰会前连发的三篇文章,仍然觉得对第三篇的印象更深一些。因为它关注的是危机产生的细节。
·[解读国家预算报告]公共财政力挺“三农” 2007-03-10
  今年的国家预算报告对财政支农的情况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数字是:2006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各项支出共3397亿元,2007年用于“三农”的各项支出是3917亿元。其中,2006年比上年增加422亿元,2007年比上年增加520亿元。
·[解读国家预算报告]超收收入安排:钱往哪里去 2007-03-08
  今年的国家预算报告中提到,2006年中央财政本级收入超收2573亿元(未剔除解决出口退税历史陈欠)。按照预算报告的介绍,2006年中央财政超收收入主要用于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解决历史欠账和削减财政赤字。
·[解读国家预算报告]财政快速增长:钱从哪里来 2007-03-07
  细读今年的国家预算报告,可以发现亮点很多。首先,引人注目的就是较快增长的财政收入。持续12年较快增长的全国财政收入,在2006年达到39343.62亿元,直逼四万亿元大关。而在此之前的2005年,我国财政收入刚刚跨过三万亿元大关。
·差异化战略贵在知差求异 2007-03-12
  差异化战略进入中国以来,企业家们怀着近乎朝圣的心理,有的念念有词,有的按图索骥,往往以此作为理论依据在给企业寻找定位,有的甚至还经常自诩已经“领悟了”差异化竞争优势的真谛。但是,无论从企业实践反映出来的,还是从中国现实的客观环境分析,中国企业实行差异化战略却很少有成功的。
·话说央行调控 2006-09-27
  人民币汇率波幅何时放宽?近几天来,这个话题急剧升温。无论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论坛,还是在国内召开的中法金融论坛,央行行长周小川总是被中外媒体“围追堵截”。周行长的回答则给人充分的想像空间:战略明确、战术模糊,长期明确、短期模糊。
·货币政策报告的弦外之音 2006-08-11
  8月9日,北京的天气还如前几天那样潮湿而闷热,天地之间俨然一个大澡堂子。18点多的时候,下班的人群和车流依然熙熙攘攘。谁也没意识到,一个与大家的钱袋子都说得上关系的事悄然发生了。
·猜猜央行的下一手 2006-08-10
  一周以来,金融新闻这一块很是寡淡。在货币供应量继续居高不下、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依然汹涌的背景下,对于这样的静默,人们反而会心里打鼓:央行又要有什么动作?
·加息还是升值? 2006-07-13
  一国的经济运行就像一场规模很大的晚会,各种美酒是流动性,中央银行则是殷勤的服务员。当晚会气氛冷清时,服务员就会上酒;当气氛偏热时,服务员就要适当地撤酒;当有人开始酗酒时,服务员就应该把酒杯撤了,以保证晚会在愉快而又热烈的气氛中进行。
·解读国家预算报告㈡ 2006-03-07
  对于新农村建设的讨论,在这个春季里逐步升温,也逐渐深入。新农村建设的蓝图能否早日变成现实,一个关键因素在于“钱”字。无论是实现经济发展,还是村容整洁;无论是解决上学难,还是看病贵的问题,都离不开资金的保障。钱当然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也是万万不能的。
·解读国家预算报告㈠ 2006-03-06
  对于2005年的中国财政来说,老百姓最耳熟能详的数字之一可能就是财政收入突破3万亿元。这个数字比2004年增长19.8%,增幅为5200多亿元。根据今年的国家预算报告,2006年全国财政收入安排35423.38亿元,比2005年增长12%,增加3700多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