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 Introduction
刘煜辉:
  社科院金融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
 其他专栏 | Other
连平
孙立坚
董登新
易宪容
杨红旭
丁志杰
梅新育
郑风田
章玉贵
左晓蕾
沈建光
鲁政委
管清友
郭田勇
李迅雷
 
·新一轮金改需着眼三大方向 2013-10-21
  从过去十年的金改历程看,越来越多的人深切感受到金融组织体系变革是下一步金融体制改革核心前提。
·日元贬值给人民币带来巨大隐患 2013-05-27
  “虚火”的人民币强势是“慢性毒药”,可能导致经常项目盈余恶化,最终加剧资本外流。若中国经济能提前主动减速,释放人民币汇率的弹性空间,人民币未来的压力才有望得到缓冲,这实质上取决于宏观决策者主动实施经济减速的勇气和决心。
·债务周期或已进入顶部时间窗口 2013-04-17
  3月份中采PMI为50.9%,环比回升0.8,为2005年以来历史最低,PMI季调后环比下降1个点,这符合经济复苏力度羸弱的判断,和中微观调研结论较为契合,整体上反映了制造业旺季不旺的特征。
·债务软约束削弱货币控制力 2013-04-03
  在软预算约束下,未来消费形不成足够的收入,不能为投资埋单,那就只能是杠杆的上升。债务危机的本质其实都是收入的衰退。
·“影子银行”亟待清理 2012-11-30
  中国利率市场化下一步推进的最大障碍,在于没有合格的市场参与主体。从融资者角度看,其主体主要由地方政府和国有经济部门构成。
·我国或持续感受美元短缺压力 2012-07-25
  从中长期看,人民币兑美元的状态未来大概率的情形是渐进贬值,若非极端事件发生,出现快速贬值的可能性也不大。但如果名义汇率贬值跟不上经济和劳动生产率减速的进程,国内或会承受通货收缩压力,这是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推演。
·降息是镇痛剂而非加杠杆的兴奋剂 2012-07-13
  基建和投资领先的经济结构相关部门(所谓重资产部门)在正利率回归的状态下必将承受重压。这将是一个长时间的去杠杆的过程。但对于中国经济成功转型是必须经历的阵痛。
·理解中央银行的智慧 2012-06-11
  央行决定自6月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经济增速超预期持续下行被认为是此次降息的主要原因。央行的降息,一方面体现了“把稳增长提高到更重要的位置”的宏观基调,另一方面也回应各方利益主体的货币政策放松要求。
·货币政策无法将中国经济带出低谷 2012-05-21
  继4月份新增信贷(6818亿)远低于预期之后,5月份前两周信贷市场延续低迷,四大行前两周新增信贷几乎是零。笔者相信,要求货币放松的呼声又会潮起。
·降准无法改变“债务紧缩需求” 2012-05-14
  今年三季度有可能出现经济技术性反弹,但这绝非是一个新上升周期的开始,或许经济真正的低点还在2013年或更后。
·经济基本面不支持高油价 2012-05-07
  对未来油价趋势上升形成制约的真正关键因素是中国经济的减速,因为过去十年国际油品需求增量40%以上的贡献来自中国。
·人民币资产繁荣期或面临拐点 2012-04-27
  中央银行将人民币汇率浮动的波幅扩大一倍至1%,理论上讲,随着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的扩大,市场供求力量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央行的自主性可能获得释放,干预市场的频率和幅度都随之会降低。
·实质性放松政策或难出台 2012-04-23
  对于短线经济下降幅度较大引致的结构调整阵痛,宏观决策层需要大幅增强忍耐能力。我的看法是,或许最快也要等到2012年三季度才有可能出现经济的技术性反弹,但这也未必是一个新上升周期的开始,更多的可能只是一份保证一定增长底线的“保险”。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需“顶层设计”推动 2012-03-07
  从完善市场体制,到发展机构投资者,再到建设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资本市场改革的“顶层设计”路线图逐渐清晰。
·全年货币目标或难实现 2012-02-20
  尽管央行在最近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透露,今年广义货币增速的目标值初定为14%,但在笔者看来,如果信贷市场没有得到有效改观,这个目标几乎没有实现的可能。
·放松贷存比红线约束 防范贷款“断炊” 2012-02-15
  2011年的金融脱媒表现为银行资产负债“双重表外化”。存款“出逃”到理财产品,是负债方的表外化;与之对应的资产表外化同时发生,贷款通过种类繁杂的银信合作产品移出到银行表外。
·下调存准率 减缓资产价格下行压力 2012-02-10
  面对未来外部条件的变化,央行可能需要不断释放美元以稳定汇率,抵制市场产生的人民币趋势性贬值预期;对内则需要不断释放存款准备金以稳定资金价格,目的是稳定和平滑人民币资产价格下行压力,避免产生全局性信用收缩,并导致经济失速。
·减税 调结构之重 2011-12-31
  这些对于宏观结构来讲最终就是一个方向,让收入重新尽快从企业和国有部门手中回到家庭,逆转家庭在国民经济中比重持续下降的态势。
·财政收敛是中国经济转型逻辑起点 2011-12-28
  因为财政支出是扩张的,政府有很大的融资需求压力,于是一个住房货币化机制被赋予重任。经济之所以被牵引到房地产支柱上,根本动因还是财政。
·“宽财政紧货币”逐步转向“收敛财政灵活货币” 2011-12-16
  明年银行部门的信贷额度有可能出现富余,这是因为银行行为趋于谨慎,贷存比或下降至65%,可配债券的资金规模将增加2万亿,成为推动银行间市场收益率逐级下行的主要因素。随着系统风险释放,下半年经济将逐步趋于稳定,信用利差可能逐步收窄。
·财政收敛释放结构调整空间 2011-11-16
  中国的问题不在于松不松绑货币,关键在于放出的信贷资源不要又被政府经济活动和房地产吸收。从目前的迹象分析,下一步政府再实施措施刺激投资反弹的可能性很小。
·宽财政收紧导致的投资减速不可怕 2011-11-16
  如果财政从扩张开始收敛转至中性,货币政策结构调整的空间被打开。信贷的配给制和高企的存准率都可以开始放松,自然地逐步释放资金供给和需求,那么经济将更可能被导向软着陆。
·以债务货币化解决欧债危机 2011-11-09
  敢于降息,说明德拉吉不是单一制的捍卫者,也表明欧洲央行已经做出了方向性的选择——债务货币化。
·减轻宏观政策羁绊 中央政府信用应出手 2011-10-28
  地方财政问题并不是财力与事权是否匹配的问题,事实上,地方财力再多也会显得不足。问题的关键是建设一个服务型而不是投资型政府,这当然涉及到预算民主和支出透明等体制层面内容。
·地方自主发债 远水救不了近火 2011-10-25
  市场约束机制的前提是,发债主体首先要有一个健全、透明的表。这个机制也属于后期制度建设层面的内容,并不能解决眼前的存量问题。
·升值促结构调整不如经济主动减速 2011-10-24
  国际收支失衡本质上是一个内在的宏观经济总量问题,并不直接取决于贸易政策或产业竞争力,最终取决于国民储蓄率和投资率,因为它们决定了资本的国际流动。
·抑制高利贷泛滥需政策“组合拳” 2011-10-10
  中国为抑制高利贷泛滥,中央银行和银监部门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收效有待提高。因为它们目前的职能无法触及体制的根本。在笔者看来,只有财政从扩张开始收敛转至中性,中国的高利贷才能从根本上失势。
·治理通胀的正向逻辑:改善私人部门资金供给 2011-09-22
  中国资金分配体制的问题是,只要政府的经济活动扩张强劲,私人部门从正规金融部门受到挤压的程度就越强烈。
·欧债动荡月底或渐平缓 2011-09-16
  中国投资若主动减速,将如何影响世界?随着中国因素淡去,跨国公司利润高增长预期还能否持续?大宗商品和美股还能否劲涨?第三轮量宽对资产价格刺激功效还跟以前一样?美国人还能否肆无忌惮地通胀稀释债务?这些都值得中国的宏观当局在新的开放经济的格局下重新思考。
·投资减速为货币政策“松绑” 2011-09-14
  在扩张型财政逐步淡出的核心前提下,货币政策被束缚的手脚可能被放开,做结构调整的空间被打开。
·投资减速 通胀下行在望 2011-09-07
  逐步淡出量化紧缩的轨道,改善私人部门的资金供给,提高效率增加供给是压制通胀的正向逻辑。如果一切有序地、主动地、可持续地实施,我们有理由增强对中国经济软着陆和通胀拐点的信心。
·欧美经济不会陷入二次衰退 2011-09-02
  除非极端情况发生,欧元崩溃的可能性非常小,因为没有人会选择主动放弃,并且德国在解决危机的过程中会挽救欧元。
·缓解升值压力须约束投资扩张 2011-08-17
  中国离再平衡的道路渐行渐远,“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的搭配将继续为系统性风险累积势能。
·中国亟待摆脱“美元陷阱” 2011-08-12
  美国需要把握的是通胀水平要适度温和,而使外部世界能够承受。标普降级的实际效果,无疑是给全球炙热的通胀空气降了温。
·中国经济应“慢一点稳一点” 2011-08-05
  “紧缩会导致中国经济硬着陆”是极其虚妄之词。公共投资速度慢一点,私人部门就业和收入都会转好,大家都满意,预期好了,股市就会涨起来。
·抑通胀需约束公共投资扩张 2011-07-25
  最近的10年,如果央行以基础货币向商业银行大手购汇,构成近年中国货币之水的源泉,那么政府主导的供地融资,则高能放大了注入金融体系的货币流量。这是中国经济强劲增长、通胀压力不时相伴的货币基础。
·美国量化宽松难言尽头 2011-07-20
  关于美国的“量宽”退出,中国不要心存任何侥幸。即便通胀的蝴蝶翅膀扇动,也未必有实质性退出的可能。
·让资金按市场方式重回银行表内 2011-07-13
  中国实现利率市场化要解决的可能远远不是实现存款利率的浮动和减小利差这些形式上的标志,而是支撑利率市场化一系列背后的经济条件、市场条件、监管条件以及体制条件。
·股市期待货币政策调控出现结构变化 2011-07-08
  如果没有进一步收紧货币的预期,CPI未见得会有实质性的回落。目前经济下行是投入型经济模式的客观规律,在这种情况下再次放松货币条件,对于产出的改善毫无意义。
·走出困局 不妨“控投资+升息+放松量化紧缩” 2011-06-29
  6月猪肉价格冲顶、早稻减产,新涨价因素没有理由会显著低于前4个月。6月CPI应该会超过6%,而CPI涨幅是否能降下来要等到8月。
·汇率最终取决于真实的资本回报率 2011-06-24
  我们希望成功的弹性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并非简单的人民币汇率的方向选择。它应该体现为一种体制改革完成后水到渠成的成果,内生化一种资源配置的正常机制。
·通胀要下来 政府投资需减速 2011-06-17
  如果中国的投资减速下来,政府平台债务会出现一些逾期,相关的建筑材料和其他重工业也都出现产能过剩、库存积压的局面。银行对这些行业和企业的贷款会随之出现问题。而这些都在中国可以消化的能力之内,对于一个拥有百万亿规模资产的强政府经济体,中国完全可以用“时间换空间”的方式来处理。关键是通胀压力会实质性的纾解。
·警惕美国“剪羊毛” 2011-06-15
  美国未来五十年的财政收支的路线图前景暗淡。因为二战后婴儿潮一代人的退休将于2011年正式启动,政府的医保和退休金计划开支预计进入大幅上升期,由此产生的未拨备的隐性负债高达114万亿美元。这些潜在的债务在未来五十年会逐步演变成现实的债务。
·给地方融资平台套上预算“紧箍咒” 2011-06-10
  要建立针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长效治理机制,仅仅从融资机制改革层面入手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确立对地方政府公共资本投资的强有力的资本预算约束机制。
·“黄金模式”终结将成联储加息“蝴蝶翅膀” 2011-05-25
  无论未来再平衡的路径如何,目标只有一个就是,不能再以家庭财富的转移的方式来刺激经济增长了,要让财富尽快地迅速地从政府和企业回到家庭,这是新兴经济体投资型经济转为消费型经济的关键。
·调整货币政策范式才能约束投资 2011-05-20
  中国应该及早调整货币政策的范式,经济若不能实现一个积极真实利率的状态,要想有效约束地方政府投资和财政需求,几乎是天方夜谭。
·货币并未得到实质性收紧 2011-05-16
  叫停货币紧缩的言论近期不绝于耳,理由是下半年经济减速的下行风险、房地产商资金链断裂、中小企业将现大面积倒闭潮等等。
·经济再平衡路径的艰难选择 2011-05-11
  只要投资还在迅速增长,就需要家庭部门提供更多补贴,家庭消费占GDP的比重就将停滞不前。中国离再平衡的道路渐行渐远。
·升值未必抑通胀 2011-05-04
  一方面,私人部门受升值和信贷配给制挤压而失血;另一方面公共部门将一些资源消耗在生产率低下的经济活动上,未来将不会有足够的产品和服务来吸收货币。
·摆脱“滞胀”魅影 2011-04-25
  从短期看,中国摆脱“滞胀”魅影的关键在于抑制政府的投资冲动和财政需求,否则“胀”很难压下来,这意味着长期利率要上抬以实现一个积极真实利率的经济。
·数量型调控工具不宜频繁使用 2011-04-20
  中国应该及早调整货币政策的范式,经济若不能实现一个积极真实利率的状态,要想有效约束地方政府投资和财政需求,难度相当大。
·抑制通胀的关键在于改变资金流向 2011-04-19
  中国抑制通货膨胀的关键在于改变资金的流向,即希望资金能自主地向银行回归,央行用准备金“硬锁”显然不见得有效。解决问题的症结在于抑制实体经济的旺盛需求,同时银行体系要能吸引资金回流银行,而不是逼着大量资金从体系内出走。
·全球量化宽松还将持续 2011-04-08
  大规模抛售海外资产依然不是日本政府优先选择,那样日元升值将威胁日本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日本的债务融资如果不是靠日本央行购买,将不会带来新的流动性增加。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