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 Introduction
黄湘源:
  知名市场评论人。
 其他专栏 | Other
谭浩俊
曹中铭
余丰慧
皮海洲
钮文新
刘振冬
叶檀
朱大鸣
赵晶
张茉楠
王龙云
苏培科
王勇
陈东
倪金节
 
·该怎么保护投资人的收益回报权 2014-03-17
  投资者保护,说到底,就是要让投资者圆自己的“中国梦”,而在获得制度保障的诸多现实权利中,收益回报权是关键,是核心,是前提,是根本。
·存量发行马失前蹄为哪般 2014-01-13
  市场化改革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必须加强发行承销全过程监督,务使新股发行定价和存量发行比例遵循合理合规的市场规则运行。
·一种高危的粉丝经济模式 2013-12-30
  在网络语境下,粉丝数量不仅意味着影响力,还意味着经济价值。而所谓的粉丝经济学,说穿了,就是吸引和引导消费者,让消费者为此买单。
·IPO改革终于有了走向注册制的通行证 2013-11-19
  “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在整装待发的IPO改革终于有了通向注册制的通行证。
·重监管轻审核转型 IPO先行一步 2013-10-14
  证监会在沪深股市新股发行尚未进入过渡期之前就未雨绸缪,先行一步改进发行监管,提前实行轻审核重监管的转型,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明智之举。
·给民营银行热降降温 2013-10-10
  缺乏竞争能力的民营银行,有可能"未蒙其利,反受其累",甚至迫不得已卷入金融泡沫化风险漩涡。
·大牛市本质上乃是改革的红利 2013-09-24
  若没有这样真正的或根本性的改革,对于以预期为信心的股市来说,意味着没有方向,没有主心骨,也就不可能有政策红利。
·市值配售体现了风险和收益的统一 2013-08-27
  市值配售触到了既得利益者的痛处,是攻克IPO体制机制上的顽症痼疾,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的关键之举。
·房地产调控的核心在于尊重经济规律 2013-08-20
  改变房地产调控思路的核心,在于尊重经济规律,按市场规则办事。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根本的出路不是去土地化,而是去杠杆化,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
·重启IPO,“去杠杆化”势在必行 2013-07-17
  未来即将重启的IPO,即使还不可能一下子就彻底脱离行政审批机制,那么,引进“去杠杆化”则势在必行,至少应尽其最大可能在遏制“高价发行——大比例投资理财——大规模减持套现”上有所作为。
·万福生科案凸显修订证券法的紧迫性 2013-06-20
  处理万福生科造假案中遭遇的难题,凸显出了修法的紧迫性。证券法当然也需要与时俱进,否则,法制化保障市场化就将成为一句空话。
·是“融资梦”还是“投资梦”? 2013-05-08
  “中国梦”之体现于资本市场,说到底,就是圆广大投资者的“投资梦”。对于IPO改革来说,“投资功能”的恢复乃是比什么都重要的根本性大事。
·瞩望债市风暴打开依法治市新局面 2013-04-24
  执法,任何时候都不能也不该看行政权力的眼色,执法机关的先发制人彰显法的尊严,其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可能远超行政监管或相关协调机制的亡羊补牢。衷心希望这场对债市黑幕的执法风暴能加快相关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建设与完善的步伐。
·IPO改革:市值配售能激发正能量 2013-04-17
  只有当IPO不仅可以满足发行人之融资需求,而且也将成为广大投资者获取正常回报的重要途径,IPO改革才有可能更好地为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添砖加瓦。
·没有严厉的惩假机制 不可能有市场化IPO 2013-04-10
  在惩假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在法律公平的基础上,重融资轻回报的市场定位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纠正,行政监管也并没有真正做到以维护投资者权益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的条件下,一次性的财务核查,再怎么严格和认真,也不可能使沪深股市的IPO脱胎换骨。
·T+0不是问题,如何承载公平才是症结所在 2013-03-27
  在实行T+0的条件下,投资者保护基金不妨考虑引进“期货投资者保障基金”的做法,对投资者因政策性失误和少数上市公司造假上市、欺诈披露以及券商机构重大违规等行为而造成的损失,有适当而必要的补偿。
·IPO打假“零容忍”有多难 2013-02-05
  保荐人的失职和失信,充分说明,以信息披露为本的发行制度离开了法律的保障,必然会流于形式主义的歪门邪道。笔者认为,IPO打假也应“零容忍”。这是不久前央视经济频道一个专题节目提出的观点。
·新股发行改革将有哪些实质性举措 2013-01-28
  对玩忽职守、欺上蒙下的保荐人,除了剥夺其保荐资格之外,理应依法追究其刑责。惟其这样,才有可能彻底断绝一切造假欺诈玩火者的侥幸心理。也唯有如此,IPO才不至于一再重蹈“重融资轻回报”的覆辙,市场才不会一闻IPO之声便失色。
·股市,怎么有利就怎么改 2012-08-15
  中国股市的症结,并不在于IPO“停一停”还是“缓一缓”,而是在于“重融资轻回报”的市场定位改不改,或者说为 “重融资轻回报”的市场机制服务的IPO行政审核体制改不改。
·“股民退市”拷问股市良心 2012-08-01
  ,缺失投资回报的A股市场并不是一个适合个人投资者投资的市场,这是一句大实话。不过,对弱势投资者群体来说更不适合的是行政之手任意调控之下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
·投资者保护机制体现在哪里? 2012-07-31
  销户退市,不要说对于投资者来说实在不是明智的选择,对于一个立志要成为世界一流的资本市场来说,更不是市场各方愿意看到的现象。
·“审不审”比“停不停”更重要 2012-07-18
  真正该停下来的不是一次两次或多少次的IPO,而是IPO的套人机制。
·不光退市 还要赔钱 2012-04-26
  古语云:学而后知不足。如果不是香港证监会4月22日公布了对洪良国际案件的最新处理决定,那么,也许我们还在为即将实施的创业板退市制度而欢欣鼓舞呢。
·IPO不审我看行 2012-02-14
  如果说中国IPO审批制或审核制之存在,一开始还可以说是为适应不成熟的新兴市场状态的需要,那么,当它最终成为权力寻租的腐败工具之时,早就跟维持市场秩序健康发展的初衷相去甚远了。
·银行利润最大化谁埋单 2011-09-01
  国有银行摇身一变上市以后,一边年年都增发、配股、发债,把股市当成了提款机,一边还不宣而战,巧立各种数不胜数的收费项目,掏老百姓口袋里的钱比什么都随便。
·中国A股的摩天大楼指数魔咒 2011-07-26
  融资领先,股指落后,不啻“摩天大楼指数”的一个严重警告。它告诉我们,圈钱无度的政绩工程,不仅是需要广大投资者来埋单的,也将是以牺牲中国内地股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景为代价的。在这个意义上,中国股市的跌跌不休,也可以说是对于圈钱无度的强烈抗议。
·“保荐+直投”岂能捉放曹? 2011-07-12
  叫停“保荐+直投”并不是对直投的限制,而是对直投的规范,有利于直投在公开、公正和公平的基础上更为理直气壮地发展。否则,直投如果还像此前那样,一头扎进“保荐+直投”的利益关联交易和内幕交易死胡同,那么,终有一天将会自尝恶果。
·警惕国际板跟创业板“私奔” 2011-05-24
  无论推出什么板,之前都请先解决“三高”发行问题,请纠正“重融资轻回报”的错误认识和做法,否则,何谈“推出条件成熟”呢?
·胜景浮云 股市疑云 2011-04-11
  胜景山河二次过会被否,上市宏图一夕成空,但曾经的疑云却没有也不可能一风而吹,挥之不去的,还有国人对保荐和发行制度的反思。
·上市公司分红是真慷慨还是假大方 2011-03-31
  如果因分红方案实施前后股价下跌而导致负收益,或者说由于掠夺性分红的短期行为而剥夺了小股民今后长期的分红权,那就不是慷慨,而是可怕的刻薄了。
·公募跟私募 比谁更给力 2011-02-17
  现行基金管理制度下的价格垄断、权利和责任不对称、收益与风险不对称等弊端反而越来越放大,最终势必养虎贻患,成为捧着咬手甩了可惜的一大祸害。
·“重融资轻回报”导致“三高” 2011-01-22
  股市“三高”的产生,与其说是发行定价制度市场化惹的祸,还不如说是“重融资轻回报”的市场定位所使然。实际上,在把满足融资需求的市场扩容当成资本市场压倒一切的发展目标的前提下,这种由行政之手操控的“市场化”就成了某些圈钱寻租活动最理想的牟利机遇。
·盯住“上市前”的内幕交易 2011-01-12
  适时打通未上市股票交易的通道,使之有一个或多个合法的交易平台,是加快建立和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
·多些逆向思维,跳出政策市思维定势 2011-01-05
  中国股民要走出政策市思维定势,唯一的希望就是思想解放。至少在具体的投资之道上,无论如何,习以为常的政策市思维定势不可能成为投资“护城河”,有时也需要来点逆向思维,才有可能跳出那些貌似充满诱惑实质上充满风险的政策市“陷阱”。
·一切以投资人权益为本才会有健康股市文化 2010-12-29
  如果说,“股市文化不健康”是我们在回首中国证券市场20年时特别遗憾的感慨,那么,健康的股市文化无疑是我们对未来中国证券市场尤为满怀希望的期待。
·创业板创新战略怎能脱离并购重组 2010-12-22
  创业板退市制度实行直接退市、快速退市,杜绝借壳炒作,确实非常必要。但这并不意味着创业板可以因噎废食,连有利于盘活存量资源、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创新战略、突破成长瓶颈的并购重组也不要了。
·曲线MBO:掩饰不了的暗箱操作和内幕交易 2010-12-08
  迄今为止的情况表明,不仅有关MBO的口水之争从未平息过,事实上,当时禁令里的“暂”字,无形之中也等于预留了一个口子,遂有曲线MBO的大行其道。
·公募基金若不“革故”何以“鼎新” 2010-12-02
  新名称新基金的不断出现除了意味着基金规模持续不断的新扩张之外,不仅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基金管理费向上,投资收益向下”的基本特征,反而使得“‘排名战’你死我活,‘跳槽经理’越来越多”的乱象愈演愈烈。
·国际板可以是对付热钱的“池子” 2010-11-25
  流动性决定成败。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流动性活跃的国际板。国际板固然欢迎全球500强,更应以积极姿态欢迎那些更多对投资中国有兴趣的和有潜力的优秀企业,包括已为中国经济增长作出重大贡献的许多中外合资企业。
·相比“推定”原则,“熔断机制”或更有效 2010-11-04
  当“内幕交易”的“有罪推定”被引申为“你只要一被怀疑就是有罪,除非证明清白”的时候,不仅违背了“推定”内幕交易的特殊语境原则,而且也从根本上推翻了“无罪推定”的司法理念。
·不妨给投机更多“包容性” 2010-10-20
  在我国投资市场单一、基金代客理财的水平又比较低的条件下,人们形成“存钱不如花钱,储蓄不如炒股,投资不如投机,长持不如短炒”的看法是不奇怪的。
·以“重业绩轻规模”内观机制促基金回归本位 2010-09-28
  “只争排名不挣钱”的外观机制,更使得基金经理或基金公司当需要为了争排名而不顾一切地选择砸盘或买套的时候,可以一点也不必为是否有可能影响到基金持有人的利益而有所顾忌,更不用说去稍稍考虑一下他们的心理感受了。
·让新股报价定价者也为破发埋单 2010-08-24
  新股发行制度第二阶段改革的要点,按照证监会发言人的说法,在于市场主体归位尽责。但是,从证监会近日发布的征求意见稿的具体内容来看,恰恰在一些重大关节点上的责任规范含糊其辞,似是而非,缺乏具体的约束条件和相关措施,实在令人无法对此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