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基尔科伊,拥有典型的澳大利亚乡村风光。大片的绿色草地,牛羊成群,徜徉其间。这里是澳大利亚畜牧业的中心之一。驱车从布里斯班前往90公里外的基尔科伊路上,人们都会被路边一大片厂房吸引,院子里飘扬的中澳两国国旗让这里显得有些不寻常。
基尔科伊牧业公司(KPC),一家自1953年起就开始加工牛肉的老牌企业,在2013年底被中国新希望集团旗下的厚生投资控股收购。
农业领域合作是中国和澳大利亚经济界的热词,就连澳大利亚的矿业大亨吉娜·莱因哈特、安德鲁·弗雷斯特都纷纷进军农业领域,兴建或收购奶粉厂和牛肉加工厂,瞄准中国人的餐桌。而新希望与KPC在这一领域抢先一步,来自昆士兰牧场的牛肉正不断地进入中国的餐厅和超市。同时,KPC加工的牛肉在美国、日本、韩国等传统牛肉消费大国依然畅销。
在基尔科伊,你找不到一名中国股东们派出的管理人员或是财务人员,整个KPC管理团队在收购之后得以留任,整个工厂平滑过渡到新股东掌控之下,用首席执行官迪恩·古德的秘书海瑟尔的话说,“没有戏剧(冲突)”。
当然,变化正在悄然发生。收购后,KPC的员工数量增加了15%,达到750人。这家牛肉加工业的“老字号”是基尔科伊镇雇佣员工数量最多的企业,其员工来自于基尔科伊镇附近方圆50公里半径范围内。KPC的年产量也有所增加,目前每年屠宰量达到27.5万头牛,产量达到9万公吨。方圆800公里半径内的60家牧场主根据KPC的需求调整自己牧场的牛群数量。用古德的话说,KPC稳定增加的需求令这些牧场主对未来更有信心,从而投资扩大牧场规模。
与一般人的推测不同,被中国公司收购的KPC其产品对中国的出口并没有出现井喷,更没有出现所有产品掠夺式地只供应中国市场的情况。事实上,KPC牛肉最大的出口市场是美国,50%的产品去往美国。日本是其第二大市场,中国市场只排第三位。
对于新希望而言,KPC是其全球产业链中的一环——产品供应环。厚生资本创始合伙人张天笠说,新希望收购KPC首先是出于对行业和中国市场未来趋势的考虑。其次,对KPC这样的优良资产,新希望愿意支付合理价格。而且,KPC的行业地位和行业模式是最适合的。
而新希望提供给KPC的除了新的投资,更重要的是新的战略规划。中国这个市场从规模到利润暂时都还不及美国和日本,但其未来的潜力巨大,这一点是新希望和KPC管理层的共识。作为中国著名农业企业,新希望对制定KPC开拓中国市场的战略当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中国股东的指导下,KPC制定了新战略,针对中国市场开发更加高附加值的产品。而新希望也在国内投资扩建销售渠道,为KPC产品更多地打入中国的超市做着准备。
中澳6月17日签署自贸协定。根据中澳自贸协定的安排,牛肉进口关税将在9年内取消。虽然关税的取消并非一蹴而就,双边自贸协定的利好是毋庸置疑的。此次收购是厚生资本第一次尝试在发达国家控股一家企业。从投资角度看,有一定挑战,风险也比较大。回头看,张天笠觉得,新希望和厚生资本在调研全球牛肉市场方面花了一两年时间,对澳大利亚法律、财务、税务等制度,以及社会和企业文化、劳工政策的深度调研,都是这次收购成功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