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8日)的暴跌由两则新闻引发。首先,证监会对12家券商开出罚单,并对若干大型券商的“两融”业务提出警告。按照证监会的说法,由若干券商为低于50万元市值的股票账户提供“两融”服务,与此同时,券商也允许“两融”账户到期后“展期”,而按照监管要求,这些账户必须到期“交割”。如果按照合规操作,券商必须对未来开展“两融”业务的账户在交易到期前进行提示,同时到期必须交割,这引发了市场的强烈震动,这是因为如果到期交割,那么融资客户就必须要卖出股票,而不能像此前那样持有仓位补点保证金即可。而一旦股市下跌,对资金的需求就更加庞大,因为融资客户还要补上之前的全部损失。本轮股市的“杠杆型上升”开始遇到了“杠杆型”下滑的压力,这就真正让市场看到了“杠杆”的威力。
其次,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要求商业银行对于“委托贷款”项下的资金进行严格监管。这样一则通知看似与股市没有关联,但在昨天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这表明监管部门并非“无的放矢”。合理的猜测是,大量资金已经通过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的形式“变相”进入股票市场,而这些资金事实上为一些投资者提供了“基础资金”,以此为基础,这些投资者将风险偏好较高的资金也纳入“资产池”,并进行杠杆化运作。而一旦商业银行表示资金到期后将不再“展期”,那么这些“资产池”也将面临去杠杆的压力。
杠杆的风险由此可见,但更加重要的是,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为了平衡对手中的“杠杆型”头寸,就必须通过股指期货来进行对冲,这导致了大量资金进入股指期货市场。股市的不断上升也导致了对股指期货的“看多”热情空前高涨,这又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即股市期货与现货之间的价差不断扩大,套利型投资者看到了这样的机会,就再度买入现货,这又推高了现货价格,如此循环。
这样就造成“无人敢看空股市”的怪现象,而一旦出现逆转,则会导致期货暴跌,并反过来再度影响现货市场。
从昨天的盘面来看,上证综指暴跌7.7%,但股指期货却被打到跌停,接下来的问题是,如果期货价格再度走低,那么现货则会面临更大的抛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