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必将理性觉醒
2013-12-03   作者:陈志龙(资深报人)  来源:国际金融报
分享到:
【字号

  岁末时节,本是一年中股市行情最淡的时候,但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声中,沉寂多时的中国股市迎来阵阵暖意。以“改革概念股”打前锋,一个难得的暖冬行情正在浮现。

  上周五,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引起各界广泛关注,其核心内容是推进完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厘清和理顺新股发行过程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快实现监管转型,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强化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在恢复一级市场新股发行后,具体操作层面上,过去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有利于二级市场活跃的办法,如持有一定数量非限售股份的投资者才能参与网上申购被存续保留,这都给二级市场的持有人以信心。

  以注册制改革为核心,全面推进资本市场改革的大背景下,过去惧之如虎、把IPO重启看作重大利空的各路投资人开始转变态度。就像2007年的全流通改革,“方案一出来,什么股票都大涨。”华泰证券资深研究员陈慧琴昨天在与笔者交流此项改革时说,中国资本市场过去二十年间,每一次重大的经济和社会变革都是一座具有转折意义的航标和丰碑,都会让资本市场迎来新机遇。如上世纪90年代初的小平南巡讲话、2003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此后的股权分治改革,都是一轮波澜壮阔大牛市的孕育者和催生者。在市场经历长期低迷后,中国数千万投资者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期盼改革,从长周期和更长的历史纬度看,中国资本市场的新一轮改革必将对完善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当属优等生,但资本市场却连续多年全球倒数,成为差等生,这一悖论和怪圈的形成,是基于制度设计层面出了问题。长期以来,资本市场体制机制不完善,重大政策透明度不高,扩容无休止,“大跃进”式地摊大饼。扩容速度强度与市场承载能力背离。而特殊阶层和组织利益叠加,不顾市场承载能力的冒进式膨胀,无休止地把股市当作提款机。于是,“杨百万”进去,“杨白劳”出来……股市和中国足球一样,“成了扶不起的阿斗”。

  这几段“立波体”的戏谑,是关于中国股市苦涩现状的真实写照,也是对决策者的警示,中国股市一再被“推倒重来”,根源在此。长此以往,在投资者心中它已异化为某些阶层利益的变现通道,长期被套牢的投资者无望挣扎。一个健康且有财富效应的市场,可以源源不断地吸取社会资本进市场,财富效应可转化成为源源不绝的内需动力和国民财富,而长期低迷的市道,社会财富却被股市的黑洞无情吞噬,投资者节衣缩食,积谷防饥,全社会的内需动力失速。

  中国资本市场长期低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在这个新兴加转轨的市场,市场原教旨主义迷思长期困扰监管当局,认为“指数不该是监管层关心的事”。

  过去一年多时间,我们欣慰地看到,中国资本市场在付出惨痛代价后,正在走出长期困扰的治理误区,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一系列有利于长期稳定发展的建设性共识正在形成,证监会主席的一句“责任就在你头上”和“关键时刻采取必要的行政干预是必要的”给投资者带来了温暖,这是暖冬中资本市场弥足珍惜的“春之声”!

  中国20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中,对中国股市有过太多的争论和责难,但不管对它如何求全责备,股市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国企解困脱贫、开辟直接融资通道、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都作出了积极贡献,起到了有效分配和利用社会资本,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爬坡过坎的转型期,改革到了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的全面深化,必须要有健康的资本市场来配套推进。因此,从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度,必须用长远的战略眼光来培育资本市场,少苛求,多呵护,积极规范,正确引导。

  恩格斯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中国股市熊了6年,十万亿市值灰飞烟灭,在付出巨大代价、收获惨痛教训后,以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为新起点,中国资本市场必将迎来一场深刻的理性觉醒。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新股制度改革引导中国股市进入新一轮中长期上升通道 2013-12-02
· 2030年中国股市市值将占全球股市20% 2013-11-21
· 机构:中国股市反弹只待银行坏账问题解决 2013-11-21
· 为什么从中国股市赚不到钱 2013-11-15
· 中国股市转型升级不要惧怕风险 2013-09-09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