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与“田园经济学”
2013-08-02   作者:宋养琰  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
【字号

  在当下的中国,城市化特别是大城市化的进程快得惊人:一天一个样,三天大变样。人们借经济开放、城市改造之名,毫无节制地破旧立新,无休止地大拆大建,使城市的内涵在迅速发生根本的变化。
  古往今来,大城市都是人工建造的庞大物体。当人们把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无限制地注入大城市时,便注定了它不可能像自然物——水、空气和阳光那样自我循环,也无法通过自身的呼吸来吐故纳新,而逐步向硬化、固化的方向发展。比如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常住人口已经超过2000万,城很大、楼很高,人们长期生活和工作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随着城市的发展,土地和空间更是越来越小。楼宇之间的绿地,渐渐变成了停车场,那些如毡的草坪,早被橡胶车轮磨得精光。上海、天津、重庆、深圳、广州等皆是如此。
  大城市的快速发展,从一定层面讲,是一件好事,它可以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但绝不是越大越好,越多越好,越快越好。《红楼梦》中说:“大有大的难处!”
  城市学告诉我们,许多国家的实践证实,城市的发展,特别是大城市的发展,要有一定的限度,决不能任其无限扩展。
  首先,城市的无度扩展,对古典建筑的破坏是难以估量的。北京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证,很多古典建筑在新城的建设中灰飞烟灭。这种悲剧至今还在全国一幕幕地重演。
  其次,人类是对自然界极具破坏力的物种,大城市的无度扩张,对自然界的破坏是极为严重的。著名经济学家芒幅德说过:大城市容易患“橡皮病”。所谓“橡皮病”,在医学上是指因为一种寄生虫侵入人体而形成的疾病。此症状的特点是肢体逐渐肥胖、臃肿起来,直至溃疡、腐烂。
  再次,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运作复杂而又脆弱,常常因为管理不善、技术失灵、操作失误、人为破坏等原因,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这就是西方所说的“墨菲法则效应”。
  著名科学家普利高津曾说过:城市就整体而言是一种耗散结构,它需要从外界输入各种各样食品、燃料和原材料,同时也不断地输出大量的“废物”。城市输出的“废物”是城市难以避免的污染源头。城市污染包括:固体废物污染(内含各种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废旧电子产品垃圾等)、大气污染、阳光污染、水污染、声光电磁污染等。在大城市周围,经常涌现出一座座的“垃圾山”,这些“垃圾山”天天在扩展和扩散,逐步把城市包围起来,并持续不断地散发出大量有毒气体。在城市的污染中,水污染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据了解,中国多数城市里的水质,让人心生疑虑。
  所有这些污染,如同无数把“利剑”,高悬在城市的上空、渗透在城市的中间、密布在城市的周边,交相作用,持续不断,给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带来有形和无形的莫大威胁。例如,今年上半年中国诸多城市出现的雾霾天气,在很大程度上是大气严重污染种下的恶果。再如,因为污染,导致许多新的传染病滋生,而且很容易蔓延,蔓延开来又难以控制。又如,城市车多,除不断散发的尾气污染城市空气外,因堵车而发生的车祸,屡见不鲜,屡戒不止,每年因车祸而死伤的人口数以万计。还如,近些年来,许多城市因排水不畅,大雨成灾,城市变成“泽国”,殃及黎民百姓。更有甚者,一旦发生地震,连逃生的地方都难找。
  当前,正是中国城市建设方兴未艾的时期,很多地方紧锣密鼓地大搞城市化运动。诸如,改造老城市,开发新城区;大城市纷纷提出建设国际大都市的口号和目标。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城市建设和更新的大规模推进,中国先后就有180多个大城市提出 “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计划;中等城市大踏步向大城市迈进;小城市不断扩充领地,加大投入,向中等城市进发;许许多乡不起眼的小集镇,也在不惜工本,不计后果,大兴土木,毁坏大片农田、林木,大搞小城镇建设。放眼全国,的确呈现出一片轰轰烈烈城市化的态势。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底子差、人口稀少,但有些城市,凭借眼前的自然资源优势,在老城周围肆意扩建新城,无限制地扩大城市面积;新城的雏形虽然有了,可是,新城区因造价高昂,房价居高不下,再加上基础设施不完善,缺这少那,就业机会有限,导致进住的人迹稀少,新城寂静一片,犹如“荒城”。
  据官方公布的数据:“过去十年,中国总共消失了90万个自然村”,“比较妥当的说法是每一天消失80至100个村落”。岂不知,“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
  中国是一个人均土地资源比较短缺的国家,建设大、中、小城市,必然要挤占大量的土地,包括农民的耕地、住地,排挤农民的就业,减少粮食生产面积。民以食为天,我们是13亿人口的大国,一人一个口,天天要饭吃。面对这样一个大问题,当局不可不慎。
  中国的城市建设还存在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城市文化模式大致雷同,其中包括城市的规划设计、市容市貌乃至产业结构都出现同质化趋势,可谓“千城一面”。这在任何国家都是城市建设之大忌。
  城市原本是一个地区富强、繁荣、文明的象征,如果不适当、有序、有效地建设,其后患无穷。
  当今,中国的城市化,特别是对城市规模、豪华及高密度功能的追求,需要降温,不能让城市化、城镇化变成新一轮的大城市化,防止人为造市、大造城市、造大城市、搞空城化。不要继续无度地浪费和破坏中国有限的资源。
  当代中国的城市建设,一定要充分发挥各自的地理优势,突出特点,继承和发扬历史文化传统,弘扬时代精神,建设各具特色的城市。比如英国小城牛津,不到10万人,这在中国人眼里,可能算不上一座城市,但由于牛津大学的存在,而闻名天下。牛津市是学术和科学的殿堂,整座城市都时时刻刻处于浓郁的求知氛围之中。
  西方有一种热门科学,叫“田园经济学”,又叫“田园资本主义”,主要讲的是大城市的弊端,城市中的富有阶层,纷纷外逃,落居郊外。
  中国的城市化应该多多借鉴“田园经济学”的理念和方法。应该多发展小城镇,提高小城镇建设的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的全过程,走集约化、智能化、绿色化、低碳化的新型道路。切勿贪大求全,应讲求小而精,精而美。
  建设“美丽中国”的号角正在吹响,我们只有按科学规律,使得城市在发展中能真正保持天蓝、地绿、水净,使城市中的不同文化群体各得其所,人人都能过上舒适方便而又健康的生活,城市才会真正成为我们美好的家园。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环城绿廊:“出则田园,入则都市”的生态梦 2013-06-05
· 西班牙时装周:田园般的浪漫气息 2012-09-07
· 比利时田园觅食记 处处都有惊喜 2012-07-11
· 荷兰的缩影 瓦登群岛的田园生活 2011-06-08
· 春日浪漫田园花朵元素手包 2011-04-12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