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该如何面对搅局者?
2013-06-05   作者:叶檀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分享到:
【字号

 
  叶檀

  制造业对金融业的不满到了最大程度,制造业在生死线上挣扎,而金融机构坐收有史以来的最大厚利。
  有很多资金想进入金融行业,但他们撞到玻璃门,头破血流。以此次在外滩金融峰会上吐槽的马云来说,他的阿里小贷是中国最知名的小贷公司,收益也不会比一些银行差。但马云不只开小贷公司,他的网络商家的命运直接决定了电商的未来,而小贷公司变身银行,比唐僧到西天取经还难。另一个吐槽者郭广昌,旗下有股权投资基金等,在资本市场游刃有余,感受到IPO暂停的压力,对于银行的高利润,对成为不了银行家颇感无奈。真正困难的中小企业成为沉默的大多数,缺乏吐槽平台,天天为生存奔波。
  监管部门有必要证明自己与时俱进的智慧与决心,如果中国金融抛弃互联网,未来全球经济也将抛弃中国,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与中国金融的距离会越来越遥远。中国金融会变成一个固步自封,靠政策享受厚利的僵尸市场。垄断利润不值得骄傲。
  中国的金融业可以改变,关键是能否打破目前的利益格局。
  地方银行与基于电子商务的小贷公司,可以为30%甚至80%的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台州行、泰隆行、阿里小贷等,已经提供了典范,民生银行与招商银行也在中小企业贷款领域衔枚疾进。台州行等地方银行,展示了传统的小微银行如何与土生土长的本地企业对接,而阿里小贷则展示了在互联网时代,金融可以突破怎样的区域、行政、信用壁垒。
  基于电子商务的小额贷款成本低、风险低、利润高,有效地解决了小微企业贷款风险不对称的难题,阿里、苏宁、京东等大型电商均已进入小贷领域,而慧聪网等已经与民生银行开始了深度合作,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
  电商小贷成就突出。据报道,截至2012年7月20日,阿里金融已经实现单日利息收入100万元,这意味着,如果这一势头持续一年,阿里金融的利息收入将达到3.65亿元,几十万家企业也因此缓解融资困境。
  拥有大数据与征信平台的电商无不虎视眈眈。2012年11月27日,京东商城对外正式发布其首个金融服务类产品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与中国银行北京分行签署战略协议,后者承诺将给京东一个数亿元的授信额度来为供应商提供贷款支撑。
  电商小贷受制于封闭的政策,难以起到更大的作用。小贷公司自有资金比例受限,经营区域窄,税收成本高。小贷公司的资金杠杆率低到只有1∶0.5,对自有资金的要求极高,而创新金融放贷需缴纳1%以上的税率,以及5.56%的营业税及附加税、25%的企业所得税,加上小微企业天然风险,以及中国信用低下,导致小贷公司或者成为高利贷掮客,或者裹足不前。电子商务所具备的大区域、大数据优势不能充分发挥,连大型电商都要政策要得很辛苦,毫无成效,可见其他金融机构的情况。与之相比,银行等金融机构有金融政策的扶持,有央行的征信系统可以查询大中企业信用,相关运营成本远远低于小贷公司。
  为了抑制风险,网络金融人士成立自律组织。5月29日,上海网络信贷服务业企业联盟宣布将建立P2P同业资信服务平台一期工程,预计于2013年底完成,逾期的借款人信息可在联盟企业范围内实现共享和查询。
  P2P网络信贷提供融资便利,却不能解决信用低下环境中的恶意欠款,他们没有支付系统与商务平台制约借款者,画地为牢的市场,信用数据是各家银行的绝秘生财资料,仅2012年倒闭的网贷企业就有贝尔创投、淘金贷、蚂蚁贷、众贷邦、优易网等P2P网站。业界高利贷、借贷双方的诚信,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
  网络金融业者想尽办法壮大产业,他们曾经希望建立共享的信用黑名单,却因法律问题未能推广,如今他们成立自律组织,希望从内部扼杀管理风险。
  面对市场主体的努力,监管部门不能闭目塞听,更不能为了银行利益,置中国未来巨大的经济风险于不顾,使实体经济失血,使利益相关者独得厚利。中国金融行业改革过于滞后,仍然停留在传统的钱庄范畴,与信息时代的脱节越来越严重。
  银行需要鲶鱼,实体经济需要地方金融,需要互联网金融。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IMF表示西班牙金融业改革处在正轨 2013-06-04
· 人民币业务成香港金融业主力业务 2013-05-30
· 债务风险倒逼民资曲线进入金融业 2013-05-27
· 人社部调研再议国企高管收入限高 金融业成重点 2013-05-12
· 中国民族金融业的探路者 2013-05-10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