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改革难题中的“英德现象”
2013-04-18   作者:刘洪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刘洪看美国

  在欧洲,英国和德国是两个极端,一个是海洋国家的领袖,一个是欧洲大陆的中坚。在很多问题上,英德立场相左,矛盾交锋不断。但其实,在当前的欧洲,英德可能是最相像的一对,都曾提前采取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都因此得以幸免于欧债危机,但也都曾有一个有远见的领袖为之付出政治代价。
  英国改革的主角,就是刚刚过世的撒切尔夫人。对逝者,难免有赞誉之词,即使是反对者,基于“死者为大”的传统,也往往容易放下仇恨。然而撒切尔夫人却很特殊,即使她过世赢得西方世界一片赞誉,但在英国仍有相当部分英国人,对撒切尔夫人并不满,根源于她大刀阔斧的无情改革。事实上,人们总结的“撒切尔主义”,其核心的一条就是大刀阔斧的私有化。在她执政期间,她对英国的邮电、医疗、教育等领域都痛下杀手,全面减少福利开支,甚至还实行人头税,而该税被普遍认为是在劫贫济富。对于工会的示威和罢工,她毫不妥协,甚至出手予以镇压。
  这一系列的改革,使得撒切尔夫人再造了英国经济。在不少经济学家眼中,她的改革虽然猛烈且有时“矫枉过正”,但事实上减少了公共开支,促进了市场竞争,从而增强了英国经济的竞争力。今天英国能远离欧债危机,一则拜她和其他英国政治家对欧盟的疑虑,英国未加入欧元区;二则也是更重要的,在铁面改革之后,英国经济基础和财政效率要大大好于意大利、西班牙等南欧国家。
  撒切尔夫人的功过是非毁誉,在欧洲大陆,最心有戚戚的,可能非德国前总理施罗德莫属。10年前,为解决福利社会积重难返的问题,时任德国总理的施罗德推出了“2010议程”。该政策的核心内容,就是削减失业救济金,推迟及冻结养老金增加等社保改革。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西方多国全面陷入衰退,尤其是过去三年的欧债危机,让欧洲国家疲于应付,但德国经济却一枝独秀,失业很低、出口强劲,很多人将之归结于施罗德当时的改革。
  但施罗德却被很多德国人抨击为损害社会公正。即使到了今天,据德国《明镜》周刊的民意调查,仍有43%的受访者对当时的改革持保留甚至反对态度。于是,改革者的结局也就可想而知。在英国,众叛亲离的撒切尔夫人在1990年被轰下台。在德国,施罗德在2005年大选中成为民众抨击的对象,他最终丢掉了总理宝座。
  今天回首英国和德国的改革,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大刀阔斧的改革必然是痛苦的,不可避免地会触及既得利益者,并激起强烈反弹,因此,审慎推进尤其重要,同时要尽可能地照顾到底层百姓。但当时间不能允许缓慢而行,当正确改革遭遇重大阻力时,考验的则是领导者的远见和魄力。改革者可能会因此面临争议甚至付出沉重代价,但历史会铭记他们当初的贡献。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IPO改革:市值配售能激发正能量 2013-04-17
· 新一届政府履职满月:力推改革 打造经济升级版 2013-04-16
· 上海为改革者提供容错机制是一种探索 2013-04-16
· IPO制度变革小打小闹不管用 2013-04-16
· 澳洲推行大规模教育改革 2013-04-16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