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增加进口,全球资产负债表正在回归。导火索是人民币国际化,间接效果是人民币温和升值。
4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海南省博鳌同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的中外企业家代表座谈,指出未来5年,中国需要进口10万亿美元左右的商品,对外投资也将持续较快增长,我们正大力推动同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所有这些举措都将为本地区和全球经济增长作出更大贡献。
同一天,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在上海宣布,澳大利亚已经与中国达成货币直接兑换协议,中国人民银行已经签署批文,两国货币将从10日起开放直兑。中国驻悉尼总领事馆经济商务参赞凌桂如表示,2012年,中澳双边贸易额达到1223亿美元,比两国建交时增长1200多倍,其中中国向澳大利亚出口377.4亿美元;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845.61亿美元。目前,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澳大利亚第一大贸易伙伴、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国。与此同时,中澳两国在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农业、金融服务等领域的双向投资也快速增长,互为重要的投资伙伴。近5年来共有约815亿澳元中国投资获得澳方批准。
今年2月,我国台湾地区启动了人民币离岸交易业务,预计新加坡不久会效仿。英国已公布了与中国设立货币互换机制的计划,以便成为全球人民币交易中心。
与中国交易量处于高位的国家,或者希望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地区,使用人民币的可能性大增。
据海关统计,2012年,中国进出口总值为3.8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6.2%。其中出口20498.3亿美元,增长7.9%;进口18178.3亿美元,增长4.3%;贸易顺差2311亿美元,扩大48.1%。今年前两个月进出口总值3.83万亿元人民币,剔除汇率因素同比增长14.2%。如果有10%使用人民币,那么将以人民币取代4千亿美元左右的结算。这一数据与2012年数据大致相符,当年以人民币结算的贸易额有望达到4250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了近30%。
人民币国际化与利率市场化是未来中国金融领域最重要的议题,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推进,伦敦、迪拜、香港、新加坡等地有可能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而深圳前海地区正在成为境内的试点区域,毫无疑问,未来香港将与深圳经济上融为一体。无论有多少反对意见,历史趋势无法阻挡。
就宏观经济而言,意味着进口与中国企业的境外投资大量增加。加入世贸组织的11年间,中国对外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20.2%,去年11月16日,商务部副部长钟山介绍,从2002到2011年,中国进口规模从2953亿美元扩大到1.7万亿美元,进口额占全球进口比重由4.4%提高到9.5%。作为全球第二大进口国,中国已成为日本、巴西、南非和一些最不发达国家的第一大出口市场,欧盟的第二大出口市场,美国、俄罗斯的第三大出口市场。大豆、铜等大宗商品进口量居世界第一。20年间,中国石油进口增长50倍,中国是铁矿石、粮食等进口大国,已经成为全球资源最大吸纳地之一。
中国企业境外投资量随之增长,从2002年的27亿美元,跃升至2011年的600.7亿美元,10年间增长21倍,跃居发展中国家之首。商务部对外合作司商务参赞陈润云表示,预计到
“十二五”末,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规模累计将达到5000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达到2500亿美元。从资源、品牌、技术到管理,中国企业对境外投资胃口十足。
为了解决境外人士对人民币兴趣不足的问题,中国的资本项目必须更加开放,通过更多的使用与投资使境外人士可以储备,可以支付,可以增值。今年3月初,中国证监会公布了关于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配额机制的新规则,使得国际投资者能够使用他们持有的人民币来购买中国境内资产。未来除了点心债券之外,境内债券市场,新三板的场外市场等,相信都会很快列入开放范围。
人民币一直在温和上升,央行没有出手的迹象,考虑到顺差与全球资产负债扭曲等原因,考虑到人民币升值的虚假出口等因素,人民币上升趋势还将继续。这也就意味着低端出口将逐渐被挤出,即使不想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人民币国际化也会倒推出经济结构调整,只不过,消极调整的结果并不是我们想看到的。
人民币国际化可能的结果是,或者成功,中国经济结构顺利转型,资本市场全面开放,人民币将与美元和其他发达国家货币一起,成为重要的储备货币;或者失败,初期的试水之后,发现国内实力难以支撑,难以抵挡全球资本巨鳄的攻击,不得不再次提高国际化门槛——何去何从,取决于国内经济主体的实力,与决策者改革的明智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