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发改委一口气批了25个轨道交通项目后,地方政府开始发愁何处找钱。有国有银行人士把给某一线城市地铁项目提供贷款称为履行社会责任。 银行当前的态度与两年前抢着为地方融资平台放贷形成鲜明对比。如今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较重,诸如地铁之类的现金流覆盖贷款本息存在困难的项目,早已被银行列为谨慎对待项目。而面对执行贷款基准利率甚至低于利率的地铁项目,一些股份制银行选择了放弃。 态度转变背后是利率市场化加速、资本约束倒逼银行选择收益更高的贷款,中小银行已率先感受到了转型的压力。与地方政府渊源颇深的城商行虽然为了当地财政存款依然活跃于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当中,而股份制银行已无心担纲地方融资平台贷款。 然而,地方政府早已习惯依靠银行贷款来解决项目融资难题。诸如,新近公布获批的25个轨道交通项目面临着数千亿元融资需求均指向了银行贷款。笔者认为,地方政府建设类似项目应该改变思路,开辟更多的融资渠道,避免地方债务风险过于集中在银行身上,并避免银行的信贷政策变化对地方政府融资节奏的牵制。 BT(建设——移交)融资方式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运用。BT融资方式的资金来源多样,包括自有资金、信托资金、银行资金、财政资金等。即使BT项目融资方式的资金同样来自于银行,但依然优于城投公司直接向银行申请贷款的模式。据银行业内人士介绍,直接以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名义申请的贷款会列入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扣上这个帽子后,各类检查非常多,而且银行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政策也比较严,但换了BT项目承建方作为贷款主体更容易申请到贷款。 就融资成本而言,发行债券是地方政府成本最低的融资方式,评级较高的城投债发行利率可低至5%左右,评级较低的城投债发行利率在6%~8%之间。8月份城投公司发债已出现井喷,探索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结合的多元化融资渠道。 地方政府还可借助金融租赁公司融资,虽然该模式的融资成本高于银行贷款,但低于信托融资方式,并且由于与直接购买固定资产在会计处理方面的差异而减少交税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已有不少地方政府尝试发行各类信托计划来满足融资需求。发行信托计划的缺点在于成本过高,通常在10%以上,但优点在于门槛比银行贷款低。 事实上,大量民间资金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标的,地方政府不妨积极引导、广泛吸纳民间资本投资一些优质的基建项目以解决融资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