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9月6日在法兰克福召开的记者发布会上宣布,欧洲央行理事会已决定启动直接货币交易(OMT)
形式在欧元区二级市场购买主权债。随后欧洲央行即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OMT的操作细节。
自2010年5月启动国债购买计划以来,欧洲央行共斥资购买欧元区重债国国债累计达1155亿欧元,但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采取观望措施。去年8月,因为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的国债收益率上升接近警戒水平,欧洲央行也曾启动过国债购买计划。但以意大利、西班牙这样的规模,单靠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甚至欧洲稳定机制(ESM)是支撑不住的,况且迄今ESM还未正式敲定。由此看来,欧洲央行货币政策仍处于两难抉择期,新购债计划或许也只是暂时止疼而已。
再说,因为有德国的阻拦,
ESM即使投入使用,也难以获得银行牌照,难以通过杠杆撬动更多资金。所以,为西、意担保的重任自然就落在欧洲央行肩上。这次欧洲央行欲重启债券购买行动,主要目的仍在于压低近期不断攀升的西、意国债收益率,防止欧债危机向欧元区大型经济体蔓延。德拉吉在7月底曾承诺,该行将“尽其所能捍卫欧元”,包括采取干预债市在内的措施。并且,德拉吉在欧洲央行8月货币政策会后表示,该行将在数周内启动最新债券购买行动。9月3日,他在欧洲议会经济货币事务委员会上就银行业联盟发表证词,对欧洲央行在二级市场购买成员国债券持开放态度。这次欧洲央行理事会启动在欧元区二级市场购买主权债的OMT形式以及技术操作细节的要点是:欧洲央行理事会决定OMT启动、延续和暂停;没有事先设定的定量限制;所产生流动性将被完全冲销。
让欧洲央行“坐卧不安”的是欧元区的最新经济数据。欧盟统计局8月31日公布的最新数据称,7月欧元区失业人数达创纪录新高的1800.2万人,当月失业率为11.3%。失业人数增加表明欧元区经济正在丧失动能,且短期内难以扭转下行趋势,而且欧元区核心国与高负债国就业市场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其中,奥地利7月失业率4.5%,而西班牙则高达25.1%,意大利15至24岁的青年人失业率猛增至33.9%,创1993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此外,欧债危机正对欧元区核心国家造成冲击,德国是受打击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德国8月经济信心指数由7月的96.8降至95.8。有鉴于此,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公司9月3日将欧盟长期信用评级前景展望由“稳定”调至“负面”,警告未来可能调降欧盟当前的Aaa评级。所以,随着欧元区经济以及银行业危机的全面爆发,欧洲央行很可能“故伎重施”,充当最后贷款人。而穆迪此举,可能对欧洲央行达成新购债方案起了助推作用。
不过,对欧洲央行启动国债购买计划的举动,国际社会和欧洲央行内部均存在多方面质疑。比如,这种购买低评级政府债券的行为等于欧洲央行将商业银行脱手的高风险政府债券和其他低等级资产收入囊中,这会使得该行有成为“坏账银行”的风险;又如,欧洲央行此举更是将政府债务“货币化”,甚至可以说将其角色转变为一个财政代理机构。而债券购买计划,即是把欧元区私人借贷者征得的税收用于支持财政窘迫的政府。从长期看,这很可能会影响市场对欧洲央行和欧元的信心;再如,《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欧元区各国对自身财政状况负责,欧洲央行独立于各国政府之外,而欧洲央行收购问题主权债务的决定违反了《马约》规定,有可能影响欧洲央行的独立性,并引发欧元区新的通胀压力。
在笔者看来,市场高度预期欧洲央行将会采取坚决的措施来结束欧洲债务危机,的确是有些过于乐观和高估欧央行的能量了。且不说计划本身正遭受多重质疑,欧债危机爆发两年多来,影响深重,岂是一个购债计划所能了结?若因为“考虑到高企的主权债务融资成本已经阻碍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就启动国债购买计划,那就更有失偏颇了。实际上,真正阻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原罪”,是因经济不景气而滋生的银行业惜贷和去杠杆过程。所以,治本之策还应当回到支持经济增长方面来。所以,就欧央行而言,尽管其货币政策基本目标是稳定物价,稳定欧元,但在宏观经济环境已发生根本改变的情况下,也应与时俱进,适时调整货币政策目标,变以往被动地稳货币、稳物价为积极地促进经济增长。为此,欧洲央行应设法消除传统的理念羁绊,使货币政策立场以理想的方式传导到实体经济发展上,将常规工具与非常规工具配合使用,打出货币政策“组合拳”,而不是像现在这样
“单刀出击”。
或许假以时日,欧盟展开自欧元创立以来金融治理上的最重大变革,即授予欧洲央行对欧元区全部6000家银行实行监管的全面权力,那就会为促进经济增长奠定更好的货币乃至金融运行基础。到那时,欧洲央行为解决欧债危机而付出的努力才会更靠谱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