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转型应有差别化目标
2012-08-01   作者:曾刚(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  来源:中国证券报
 
【字号

  近年来,面对外部环境变化以及资本市场估值压力,有关银行业转型话题的探讨已不少。为实现收入结构多元化,降低对净利差收入的依赖,各家银行普遍都加大了对中间业务的投入和考核力度,取得了看似不错的效果。短短几年中,各类银行(特别是上市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大幅提高,为银行业经营业绩的提升做出了相当贡献。不过,光鲜数据的背后,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方面,在银行内部,面对总行严苛的考核要求,一线员工多少有些不堪重负。在穷尽各种可能的收费手段后,还不得不玩数字游戏,用息费互转的方式来达到要求;另一方面,短期内涌出名目繁多的各类收费,让广大消费者也难以接受,质疑、反对之声颇多。为此,有关部门不得不出台政策加以整肃。如此情形,给商业银行的业务调整战略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国内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低

  银行业是否存在最优的业务模式?从世界范围来看,对这个问题恐怕不会有肯定的答复。在不同的国家,银行业的收入结构各有不同,相去甚远;而在同一个国家,不同类型的银行之间,业务模式也存在很大差异;同一家银行,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其业务重点也可能出现很大的变化。相比而言,国际大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较高,普遍都在40%以上,最高的甚至到了75%以上。其中,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基本都在20%以上,最高的接近55%。反观中国银行业,17家上市银行的平均非息收入占比仅为16.15%,其中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为13.72%。分类型看,商业银行业务结构多元化程度与其平均规模呈明显相关关系。四类银行中,国有大型银行的非息收入占比最高。
  仅从数据比较,容易推演出一个结论,即中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占比过低,应着力优化业务结构,拓展多元化的收入来源,提升中间业务收入应是转型战略的重要内容。而其调整的目标,就是要向国际大银行看齐。这个逻辑有一定的道理,但有些笼统,既没有区分国内外银行业经营环境的差异,也没有考虑大小银行的不同,容易产生一些误导。要得到更有价值的结论,有必要先对决定银行业务结构的基本因素做些探讨。

  外部环境决定银行经营模式

  在我们看来,一家银行的经营模式,从根本上取决于其所处的外部环境,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内容:一是监管环境。分业和混业是银行业监管的两大主流模式。在分业监管环境下,银行只能从事传统的银行业务,而不能进入到非银行金融服务领域中去,有限的业务范围,自然会限制其经营模式和收入结构的多元化。从目前看,国际主要的大银行经由不同的路径基本都实现了混业经营。这意味着,这些银行不仅从事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也可以向客户提供与投资银行、证券以及保险相关的各种业务,这为其收入结构的多元化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撑。
  二是竞争环境。在某种意义上讲,业务结构的多元化是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反映。一般说来,如果市场竞争环境较为宽松,通过简单的经营模式就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银行不会有动力去发掘那些潜在的收入来源,进而实现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的多元化。从各国的实践看,资本市场发展带来的“脱媒”压力,是促进银行业务收入结构多元化的重要动力。通常而言,资本市场越发达,银行的非息收入占比会越高。这一方面是因为资本市场发展会挤压银行的存贷款业务空间,迫使其转向其他服务;另一方面,发达的资本市场也可以为银行业务转型提供良好的运作平台。
  三是市场需求环境。银行的业务和收入结构能否实现多元化,除了要取决于银行能否提供多样化和多层次的产品以外,归根到底,还要取决于银行的客户是否有多样化和多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银行客户需求的多样化程度与一国经济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一般说来,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企业客户大多都处于成长过程中,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可能更多集中于传统银行业务方面(主要是融资和结算);在个人客户方面,居民的财富积累偏低,对银行服务的需求也会相对单一。由此推断,发达国家的银行业实现收入结构多元化的市场空间,应该大于发展中国家。

  制定差别化发展目标

  总结以上三点影响银行业务模式的基本因素,对中国银行业的转型发展,我们可以形成如下几点初步的看法。
  首先,从趋势上讲,中国银行业提高非息收入(特别是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的转型方向大体正确,这也是外部环境变化的客观要求。从监管环境上看,资本充足率监管的强化,客观上提高了银行贷款业务的成本。银行需要在传统业务以外,寻求更为资本集约的发展模式;从竞争环境看,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会不可避免地对银行产生一定的“脱媒”压力,要应对竞争,银行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和创新;从市场需求环境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部门以及居民部门的金融服务需求日益多元化,也为银行业务拓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其次,在设定转型目标时,应充分考虑中国银行业自身的特点,不能简单以国际大银行为范本。尽管优化收入结构的趋势成立,但在具体发展中,还是应该充分考虑我们与国际银行业之间的差异。到目前为止,我国仍实施较为严格的分业监管制度,银行不能直接涉足其他非银行金融领域。尽管近年来,一些大型银行也组建起了混业经营的平台,但发展程度较国际大银行仍有不小差距。此外,中国银行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和市场环境,也相对落后于发达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以国际大银行的现状作为参照或估值标准,既不现实也不合理。
  第三,不同银行应充分考虑自身的特点,制定差异化的发展目标。即便是同在中国市场中,不同类型的银行面临的外部环境也有很大的不同。大型银行更容易建立起混业经营的平台,客户群体相对高端,需求也会更趋多元化,业务多元化程度自然比较高。对于数量众多的地方中小银行,跨行业的混业经营显然不是可以奢望的目标,而且主要以中小企业为客户主体,派生出的金融需求相对单一。如此环境下,业务多元化的空间相当有限。有鉴于此,建议不同类型的银行在确定发展战略时,应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有差异的定位与发展策略。值得强调的是,并非所有银行都要将非利息收入占比提高到某种程度才算是成功。金融危机以来的经历告诉我们,许多坚守传统业务模式的银行,关键时刻的表现并不逊于那些长袖善舞的国际大银行。
  第四,从监管引导上,应探讨更为系统的措施,为银行业的转型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条件。一是在利率市场化以及竞争加剧可能对银行利润产生冲击的情况下,合理对待银行的业务创新,同时适度放松一些过于传统的监管指标限制,为银行拓展非利息收入提供较为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针对大型银行机构,更为系统地探讨综合化经营的路径以及相应的监管体系建设;最后,也是最应强调的一点,针对不同类型的银行(特别是对那些地方中小银行),进行分类指导和差异化监管,引导不同类型的银行确立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定位和目标。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欧元区6月银行业私营领域贷款再降 2012-07-27
· 银监会:6月末银行业总资产同比增两成 2012-07-26
· 欧元区施救西班牙银行业 市场担忧难缓解 2012-07-22
· IMF总裁欢迎欧元区国家对西班牙银行业施救 2012-07-21
· 欧央行能否当好银行业“超级监管者” 2012-07-16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