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取历史教训 “稳增长”需要新思维
2012-07-16   作者:刘满平(中国经济学会理事)  来源:上海证券报
 
【字号

   对经济增速下滑要有一定的容忍度,不能太过于紧张,宏观调控政策理应保持相对稳定,转换频率不能太快、力度不能过大,应力免通胀、通缩急转。绝不能重走以放松房地产调控来拉动经济增长的老路。房地产行业调控绝不能放松,否则两年多来的艰苦努力将前功尽弃。
  犹如奥运会四年一个轮回,国家统计局上周末公布的上半年经济数据,让国人有仿佛回到了2008年底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所面临的那种困难情景: 经济增速又落到8%以下。如果从2009年四季度算起,我国经济增速已经历了十一个季度的下行,创下1992年以来季度同比增速回调时间最长的记录。同时,原油、煤炭、钢材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CPI、PPI涨幅连续下行;发电量增速为零;工业增加值增幅为9.5%,与2008年10月相若。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与2008年12月相比,分别低5.5、5.3个百分点。
  国际经济形势更是一片荆棘,复苏乏力,经济萧条正四处蔓延。“全球经济同一凉热”,与2008年底有得一比,只不过那时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全球经济,而今年则是欧债危机恶化速度超出外界预期。
  于是乎,“稳增长”正日益成为无论是我国还是其他经济发达体面临的第一要务。出台刺激性方案、实行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越来越成为大概率事件。国际方面,在6月底欧盟峰会上通过的“增长与就业契约”,核心内容是价值1200亿欧元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7月5日欧洲央行宣布将主导利率从1%下调25个基点至0.75%,达到欧元创立以来的最低水平,还将隔夜存款利率下调至零。当日英国央行决定维持利率不变,但扩大宽松规模500亿英镑,至3750亿英镑。7月12日巴西、韩国也相继降息50个基点与25个基点,日本虽未降息,但扩大金融资产购买规模5万亿日元至总规模45万亿日元(约合5640亿美元)。美联储6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第三轮量化宽松措施(QE3)“大门”随时可能开启。
  在国内,早在去年11月国务院领导就认识到了“稳增长”的逼迫性,开始“微调”之前过紧的宏观调控政策,但真正显示我国宏观调控主基调转向的,还是6月8日和7月6日央行的连续两次降息。可以预计,以此为界线,放松货币,加大投资,刺激消费等2008年为救市而采取的部分措施,会再度浮出水面。
   不过,虽然今天我们面临的经济环境和采取的“稳增长”的手段措施与2008年有些类似,但此一时彼一时,我们断不能穿旧鞋走老路,必须吸取上次救市政策中的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为此,笔者提出如下三点意见。
  第一,对经济增速下滑要有一定的容忍度,不能太过于恐慌,对未来经济增长应有充分信心。
  由于多年来我国经济增速都比较高,很少低于8%。社会各界因此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很多人对经济增速下滑抱有莫名的恐慌情绪。其实,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还未完全消除的大背景下,世界经济处于大调整或较长期的低迷之中,我国GDP基数也增大了数倍,而且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力减弱、人口红利逐步消失,新的竞争力还未形成,自身结构性矛盾凸显的情况下,过分追求高增长率的代价将越来越高,风险越来越大。因此,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速适度回落既是经济增长阶段转换的必然结果,也为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稳增长”应把经济增速稳定在新的中速增长阶段的平台上,绝不能以重回以往高增长为目标。当前经济增速下滑,一方面源自我国长周期潜在增长率放缓,另一方面也在于出口回落、投资需求不足等短周期性因素,而后者主要受国际环境以及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虽然眼下还看不到解决欧债危机的希望,但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形势相比,欧债危机对经济的破坏力要小很多,况且美国、日本的经济也有复苏势头。对于投资需求,随着我国货币信贷的逐步增加,前期一些被暂停的铁路、公路等基建项目重新开工,投资力度的加大,再加上我国政府这些年来积累了丰富的促进经济增长的调控经验,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我国经济还会保持较高速增长。
  第二,宏观调控政策理应保持相对稳定,转换频率不能太快,力度不能过大,应力免通胀、通缩急转。
  综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采取的多轮宏观调控,大凡政策频繁调整、政策出台时机选择不准、力度过猛或偏弱,猛放与急收交替进行时,总会延长经济收缩期、缩短经济扩张期,进而加剧经济非正常波动。2008年至今短短4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就经历了从“双防”(防止经济过热和防止物价过快上涨)到“一保一控”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从“一防三保”(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到“控物价、防通胀”,从“防通胀、保增长并重”再到“保增长”的频繁转换过程。某些宏观调控政策力度过猛,导致不得不采取补救的调控措施。当前情况也类似,预计7、8月CPI增幅或将跌至全年最低点(2%以下),如果采取极度放松货币的大手笔,通缩和通胀很快就会转换,那明年我国又将面临严控物价、楼价的严峻形势。
  第三,在2008年一揽子刺激政策中,最受诟病的是采取刺激楼市的政策来拉动经济增长。伴着4万亿刺激政策以及天量流动性的释放,楼价“越调越高”,迫使政府于2010年4月发布“国十条”,对房地产采取了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行政和市场调控措施。如今,经济下滑的压力使得这些行政性政策手段再次面临坚持还是放弃的选择。看近期一些机构发布的监测结果,虽然中央政府始终强调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但楼市重又出现量价齐升的现象,房价上涨的预期正逐步形成,北京万柳地块卖出天价就是个例证。在此情况下,笔者认为,绝不能重走以放松房地产调控来拉动经济增长的老路,房地产行业调控绝不能放松,否则两年多来的艰苦努力将前功尽弃。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稳增长要紧迫 调结构要坚定 2012-07-16
· 中国稳增长具有世界意义 2012-07-16
· 李克强:做好稳增长这篇大文章 下好调结构这盘关键棋 2012-07-15
· 经济底部尚不明朗 稳增长政策待加力 2012-07-14
· 三季度经济反弹存疑 稳增长政策尚待加力 2012-07-14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