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回归金本位挂在嘴边的不仅只有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恩·保罗。近期欲问鼎联邦参议员宝座的美国明尼苏达州众议员库尔特·比尔斯也自称是奥地利经济学派代表人物哈耶克的门徒,力主从美金制回归黄金制,这位中学经济学讲师不仅要在学校讲台上宣扬小政府、大市场的主张,也想把国会山作为自己的讲坛。
“咸水”和“淡水”学派之争是20世纪的经济学界主旋律之一。美国东西海岸的哈佛、普林斯顿等名校的众多经济学家推崇大政府角色的凯恩斯主义,而以芝加哥大学为代表的五大湖区院校,盛产推崇小政府、低税收等主张的经济学家。目前,迁延不治的欧债危机和波折反复的美国经济复苏正在将这一主旋律带入21世纪。
从奥朗德擎着“增长契约”大旗入主爱丽舍宫,到克鲁格曼抨击缩减开支的共和党人将美国带入“共和党经济”时代,都反映出大西洋两岸的“咸水”之声。但是,从德国籍欧洲央行首席经济学家斯塔克反对过度使用货币政策救市而辞职,到“泰勒曲线”的提出者约翰·泰勒批评不可预测的大政府政策使得美国经济充满不确定性,都表明“淡水”之声的分贝并未消弭。两大阵营之间仍然话不投机半句多。
引经据典的两派经济学家和官员都在利用当前危机将自己主张“扩声”。克鲁格曼提醒,在当前欧元区出现衰退迹象时坚持紧缩政策不啻“经济自杀”。德国“铁娘子”默克尔则重申,依靠扩大财政支出并新增债务来刺激经济增长好比饮鸩止渴,只会让欧元区陷入新一轮更深的债务危机。
“咸水”与“淡水”之争远非书院的理念分歧那般简单,当前之所以如此胶着,在相当大程度上是一种影响力之争和执政基础之争。多位观察人士指出,德国人是在利用欧债危机将德式财政纪律输送到欧洲大陆的南端。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欧债危机也给奥巴马阵营提供了攻击胡佛总统式的放任自由、无所作为的共和党人经济学的绝佳契机。
其实,两大经济学派的边界并非泾渭分明。弗里德曼曾言:“在某种意义上,我们都是凯恩斯主义者;在另一种意义上,我们又都不算是凯恩斯主义者。”自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有人认为凯恩斯主义已经寿终正寝了,但是金融危机使得萨默斯、罗默等知名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成为白宫重臣。美国共和党的弗吉尼亚州州长麦克唐奈近期也坦承奥巴马式的刺激政策是地方政府应对危机的及时雨。
抛开政治烟雾弹,牵动各界神经的希腊新一轮议会选举是观察两大经济学派碰撞的绝佳契机。西班牙银行业危机、希腊等国的左派政党支持率回升都使得大西洋的经济之水有变咸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