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金”入市 “托”股市
2011-12-19   作者:邢理建(上海,学者)  来源:北京青年报
 
【字号
  上周四(12月15日)下午,证监会新掌门人郭树清在第九届《财经》年会中的一番讲话,成为国内股市“止泻”的特效药。
  到上周四收市止,沪深股市连续上演“七连阴”。当天,沪指失守2200点,中小股民齐声哀叹国内股市一夜跌回到十年前。第二天开盘,股市止跌企稳,午后开市股指一路攀升,重回2200点。股市如此折腾,并非带有戏剧性,而是郭主席的一番讲话在要紧关头发挥了稳定股指的定心丸作用。所谓中国股市“政策市”,再次得到确凿无疑的验证。
  郭主席“力挽狂澜”的讲话有三层要意:
  第一,国内目前大约有4万亿地方养老金和住房公积金余额,如果将这些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学习社保基金投资股市获取收益,无论对个人、政府还是资本市场均大有好处;
  第二,全国社保基金在股市投资一直做得不错,年均收益达到9.17%,这非常具有说服力;
  第三,我们鼓励养老金住房公积金入市,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要有信心,资本市场将迎来一个最好的发展时期。
  上面这番话层次清晰,应当是郭主席有备而言且言之成理。从中我们不难做出判断,地方养老金和住房公积金能否入市,何时何种情形下可以入市,大约不再是一个尚待论证的理论模型,而已经成为一种现实的、可操作的政策选择。进而言之,不但短期“救市”已经成为一种政策共识,或许中央高层已经为救市准备了“托底”所必需的“弹药”来源。“救市”如救火,两者都需要有效的施救手段。
  与十年前比,国内上市公司的数量和总盘子都翻了数倍。股市参与者也由中小散户为主改为上千只股票型基金为主,只是“政策市”秉性不改,股市投机就改不了。于是,散户和基金都沦为在股市短期“扑腾”的投机客。这样的股市,打个形象比喻,犹如茫茫大海中的一艘万吨空船,既不装载足够的货物,又不带抗击风浪的“压舱石”,怎么可能不出现剧烈震荡?若以股市十年航路作为时间轴,国内股市有哪一年没遭遇过折腾?一年都没有。
  相对于股票型基金,世界各国都把社保基金、养老基金、住房公积金、企业年金、商业保险资金等“五金”作为本国股市的“压舱石”——通过中长期持有经精选的股票获取相对稳定的收益。在国内,企业年金规模尚小,商业保险资金入市刚开始试水,养老基金和公积金虽余盘极大,但此前不允许入市。由项怀诚掌勺的全国社保基金,其入市盘子占总盘子的比例也不大。因此,透过郭主席此番“放风”,未来国内股市将由社保、养老、公积金三大块政府管理资金作为“压舱石”。这对减少股市的投机成色是有好处的,亦是必须的。
  本周,股市能否在新年来临前走出一波短期“小阳春”?笔者不敢轻言乐观或悲观。但笔者在此善意提一笔:若“压舱石”日后真的增加至三块,且皆须保证它们有赢利,而股市参与者则永远是亏多赚少,那么,股市将更加成为机构投资者的博弈场,意味中小散户将进一步被“边缘化”,赚钱几率更低。正确的应对办法是,中小散户由股民改做基民。如果大伙能够看清这一点,对郭主席本月1日在“第九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上关于“低收入人群和以退休金为生的人群就可能不太适合参与股市”的肺腑之言,就会有更加理性和客观的认识。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