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市场近弱远强
2011-11-18   作者:陈克新(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  来源:中国证券报
 
【字号

  近期以来,多种因素影响使得中国大宗商品市场喜忧参半。今后中国大宗商品市场将继续处于利空与利多诸因素的掌控之中,近弱远强格局没有发生大的改变。

  经济下行风险增加

  国内外经济下行风险明显增加,由此而导致需求乏力、信心不振,已经成为笼罩目前中国大宗商品市场的最大阴霾。这种经济下行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欧债危机缺乏具体有效解决方案。愈演愈烈的欧债危机,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势必导致欧元区崩溃,引发世界经济严重衰退。虽然世界主要经济体取得了共识,但在如何解决债务危机的细节问题上,却缺乏迅速、具体、有效的举措。与此同时,“借新债还旧债”所引发的债务违约问题、金融危机问题不时显现,并且向着核心国家蔓延。近期意大利国债收益率飙升,导致全球股市重挫。在这些问题得到很好解决之前,恐慌气氛弥漫,投资者缺乏信心及其具体行动,世界经济难言复苏。为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分别下调0.3%及0.5%,均降至4%水平。经济放缓确实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
  中国经济“硬着陆”风险尚未完全消除。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大环境下,中国经济不能独善其身。首先是出口贸易最糟糕局面尚未到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下调了2012年世界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这将使全球贸易量下降3—4个百分点,由此预计2012年,尤其是一季度和上半年中国出口形势更为严峻;其次是国内需求的重要支柱——房地产形势最糟糕局面尚未到来。房地产成交大幅萎缩已经持续一年多,房价近期出现跌落,势必严重影响开发商的后续建设资金,投资意愿剧减,导致新开工项目和实际施工量的显著减少。有观点认为,2012年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速将出现断崖式下跌。房地产行业牵涉面广,影响到中国数十个主要行业,影响近60%的终端消费品。房地产投资与施工面积的严重萎缩,与出口低迷效应叠加,以及其他方面消费(汽车限购等)的抑制,几大引擎同时失速,就有可能成为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最后一击。虽然这个最糟糕局面不一定出现,但其风险并未完全消失,不可掉以轻心。

  政策宽松促商品市场企稳

  随着更糟糕局面逐步显现,市场价格进一步探底,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其市场供求关系都会发生相应变化,共同构筑大宗商品市场企稳升温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保增长”再次成为调控首要目标。国内外经济增速同步过快下滑,失业增多,势必压迫价格暂时回落。受到这三项因素影响,将使得“保增长”再次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宏观政策的首选目标,而抑制价格上涨则置于次要位置。
  货币政策趋向逐步宽松。“保增长”开始成为全球行动,这主要体现在宽松货币政策上。欧洲央行在年内上调两次利率之后,于11月4日突然宣布将基准利率自1.5%下调至1.25%;巴西、澳大利亚等国亦进行了降息;因为经济低迷,美联储会议决定继续维持低利率政策不变;日本频繁干预日元升值等。显然,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决策者在抗通胀和保增长二者之间,都是优先考虑保增长,转向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货币政策也将趋向逐步宽松。
  过剩流动性虎视眈眈。虽然国内外资金链断裂,流动性紧张,一些企业破产倒闭消息不时见诸报端,但整体而言,当今世界依然是“干柴遍地”,通货膨胀暗流涌动。在西方国家政府债台高筑的同时,其海外企业依然拥有大笔资金,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投资机会。一年多来涌入中国的巨量“热钱”就是证明。另据有关资料,在2008年8月金融危机发生前,美国的银行有900亿美元的银行准备金,而现在美国银行准备金是那个时期的17倍。从国内来看,一些地区泛滥的民间高利贷,几乎已经成为中国第二金融系统,在体制外维系着许多企业的生产经营运转。由此可见,现在缺乏的不是资金,而是投资者信心与投资对象。一旦形势发生变化,出现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大量资金就会从四面八方蜂拥而来,产生强劲购买需求,推高大宗商品价格。正是因为如此,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再次攀上90美元/桶价位,并有可能跃上百美元关口,而且是在世界经济二次衰退恐慌阴影之下。所有这些,也会向中国食品与其他消费品行情传导。
  总体而言,现阶段及今后中国大宗商品市场继续处于上述利空与利多诸因素的掌控之中,近弱远强格局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近期而言,由于欧债危机引发的恐慌氛围以及中国经济“硬着陆”风险尚未完全消退,商品市场还将弱势运行。不排除欧债危机恶化与中国房地产市场跳水,共同压迫大宗商品价格新一轮跌落的可能。大宗商品价格甚至达到或接近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水平,对此要有应对更糟糕局面的风险意识。
  另一方面,随着利空因素出尽,“远强”利多显露头角,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非常规减债导致的全球性通货膨胀,推动大宗商品行情企稳回升,甚至可能越过前期历史高点。对此,也要密切观察,择机调整投资方向。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国内大宗商品“极端行情”风险陡增 2011-11-15
· 大宗商品深跌 经济遭遇需求寒冬 2011-11-11
· 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仍有复苏空间 2011-10-31
· 欧债危机利空不断 大宗商品再度暴跌 2011-10-24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