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管住自由的手才不敢乱花钱
2011-11-17   作者:李光东  来源:京华时报
 
【字号
  乱花钱、没效率,是一些政府部门花纳税人钱时的两大毛病。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钱花得自由,没什么拘束,想不大手大脚都难。
  看着一些部门一些人花钱如流水,公众想着心里痛,却没什么辙。终于,这辙来了。据报道,北京各级部门将建立预算绩效跟踪机制,对那些乱花钱的甚至将取消新预算。更重要的是,引入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监督。如此一来,想乱花钱,恐怕没那么容易了。
  从制度设计上看,对政府花钱勤俭节约、提高绩效,有一套较为科学、规范的制度保障。通俗地说就是,这钱该不该花、怎么花的、花得如何,都得有说法。具体说就是要花钱先论证、花钱过程要公示、胡乱花钱要问责等,这样就堵住了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漏洞。
  也许问题难就难在执行层面对这股强劲管束力道的强劲卸载。很多事情,由于在实践中受到诸多因素制约,导致制度在执行中走样,一个好端端的制度最后就沦为虚设。这样的教训已经十分深刻,也比较常见,值得汲取。
  比如,对申报项目的合理性、可行性的论证。现实中,我们见过很多论证,其实都是走过场,做做样子而已。原因就在于,无论参与论证的专家还是官员,总奈不过权力和人情面子。所以,要确保论证的科学性公正性,就需要配套制度,比如专家、官员随机抽样,同时匿名等。虽然很难绝对做到,但总能力求论证得公正公平一点。
  对钱花得不当的将问责,问题的难点在于主管部门能不能赏罚分明,别领导之间一勾兑,最后就什么责也不问,只是在数据上重新调整一下而已。每一笔款项对应一个绩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这很有点科学管理的味道,其难点则在于具体评价指标的确定是否科学合理,评价结果的效力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
  在公示环节,公示理念喊了这么多年,公示制度常常被解构也是不争的事实。在哪里公示,如何公示,如果没有做出规约,公示同样会成为一场没有公众参与的自娱自乐。因此,政府部门花钱的公示平台,应该是便于公众广泛参与的大众平台,公示的内容应当让人看得懂,看得明白。说白了,就是钱具体花到哪儿了,得报个明细账。就如同寻常百姓家庭每月开支,是买肉了还是买衣服了一笔一笔说清楚。
  但是,无论如何,北京迈出了可贵的一步。既是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就不妨下定决心把它做好。从其他各个方面来说,政府部门只有自我加压、自我约束、严于律己,才能取信于民,最终百姓才会相信,把公共的钱财物事托付给政府部门,放心。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强制企业社保不可忽视政府责任 2011-11-17
· 别惊诧于地沟油流入政府食堂 2011-11-17
· “专供政府采购”是潜规则生的怪蛋 2011-11-17
· 日本政府施压 央行抑制日元升值 2011-11-16
· 政府与市场皆不可扬短避长 2011-11-16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