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4×100米接力,这是一个永不落幕的名利场,“最后一棒”并不代表光荣的撞线时刻,而是欲哭无泪怨天尤人。
“最后一棒”效应已经开始显现——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地近期均发生业主不满开发商打折优惠,要求退房并赔偿的事件;浙江、江苏和内蒙古等地用高利率进行民间融资的企业主突然出现自杀或者“跑路”现象,引发民间投资者恐慌。
“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别人贪婪时我恐惧”,这句话只要在股市摸爬滚打过几天的人,大抵都能倒背如流,但一到实际操作,总免不了追涨杀跌,生怕自己贻误了挣钱良机。此乃人性,并无任何可指责的地方,克服人性弱点冷静投资的人总是少数。
但毫无理由地指责开发商或者依靠政府救火,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投资的最基本前提就在于能承受多大风险,就做多大投资。既然买了房子,自然要面对房价涨跌的双重可能性;既然受高利息诱惑借出了自有资金,自然要考虑到对方还不上的风险。这甚至不需要专业的投资知识,只要学过一点辩证法的人都会明白。
之所以我们仍然会加入热血抢购房产或者跨地域存款获取高利息的行列,除了负利率带来的无可奈何之外,也有部分原因是还没有意识到“最后一棒”随时会到来,甚至心存侥幸地认为自己必然是那个最高点出货的投资天才——在一个人人都觉得自己会是天才的环境里,天才和庸才也就能画等号了。
除了房地产和加入民间集资之外,还有多少“最后一棒”是需要略有小钱投资者警惕的?任何一个讲得很美妙的财富故事,没准背后就有一个“最后一棒”的陷阱。判断标准也很简单,看看亲友饭桌上、同学聚会中、老同事联谊时讨论的最热门投资是什么?凡是众口铄金的,八成就离“最后一棒”的距离比较近了。
在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亲友聚会中,最常谈到的是什么?拉菲还是现代艺术品?去年黄金周时候,很多家族聚会谈论的,可都是借钱给浙江某企业,10万元月息10%都还只算帮朋友忙的“友情价”。今年春节期间,最热门的话题可是买金子。再往前算,有那么几年,饭桌上不说自己买股票都觉得不好意思见人。
后来呢?结果大家都看到了,股市大跌,6000点前后被亲友舆论动摇了决心的最新散户被套牢;金价在最近一个月出现了大幅波动;高利息商借民间资金的企业主突然失踪……
用广告词说,“这改变并非一夜之间,但它确实发生了”。从当年日本的泡沫经济破裂到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无一不是之前有过一段“地球人都知道”的财富传说。然而,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时,距离盛极而衰的时刻也就不远了,世间万事万物都离不开这个自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