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八通线通州北苑站试点公布早高峰列车拥挤度,并与限流措施挂钩,达到“拥挤”和“非常拥挤”时将限流。今后,高峰期地铁限流或将不可避免。 这消息,对于上班族而言或许既欣喜又苦恼。欣喜的是坐地铁不用那么挤,苦恼的是若不幸成为被限的对象,上班必会迟到。苦等高峰期过不是办法,选择其他交通工具则同样面临超载难乘的难题。怎么办?这或许是更为现实的问题,值得各方重视与破解。 毋庸讳言高峰期地铁限流的正当性。毕竟交通安全是政府的沉重压力,一旦出现哪怕一起事故,所带来的伤害和影响都是难以估量的,都将是政府难以承受之重。为乘客安全计,地铁限流尽管难为也确是必须为。现在的问题是,限流之后,把限下来的乘客分流到哪里去? 对于上班族来说,也许会作出避开高峰期的理性抉择,可能需要比以往早起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这种早行,可能会给上班族带来生活规律的直接冲击。一时难以适应是必然的,有所埋怨也是可以理解的。 有人说,用经济杠杆的办法或许更能起到错峰的效果,比如在高峰时段提高票价。但从现实情况看,结果被错峰的可能只有那些数量很小的非上班族。尽管缺乏精确数据,但形成交通高峰的主要就是上班族。除非票价提到让人痛苦的程度,否则提价对上班族的分流影响有限,最终会直接影响地铁分流的效果。 对于乘客来说,或许还有其他步行、骑行等选择,但从总体上而言,这种选择对上班难题的破解并不大。从根本上说,上班难题需要政府去破解,同时赢得乘客配合,才可能打破交通困境。 从政府部门的角度看,更多提供公共交通工具,更多提升公交速度,更多发掘地铁、公交的运行频率空间,或许能较好地消化地铁限流所产生的分流压力。不妨研究乘客出行实际,增设重点线路的公共交通工具。把公交优先的理念进一步施行下去,让公交行得快捷、上得方便、坐得舒服。在分流站点实现公交工具接驳,以便乘客有更多选择而不是干等。唯有把问题想深想细想透,才可能求得各方的共识和配合。 从北京交通拥堵实际来看,期望一个措施就一下子能实现交通畅快不切实。各种建、管、限的措施也不可能立竿见影,交通新政的实施到位也有一个过程。在这种情势下,迫于安全大计的地铁限流,还应注重疏导好公众情绪,赢得各方理解和体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