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定价机制不过是垄断的挡箭牌
2011-08-19   作者:张遇哲  来源:中国商报
 
【字号

  在国内油价下调备受关注之际,8月15日,中石化召开与社会监督员的座谈会,探讨了油价等热点问题。对于公众感受到的油价“涨快跌慢”问题,中石化方面表示,这主要是定价机制方面的问题(8月16日《新京报》)。
  最近,国际油价连续下跌,而中国国内成品油价岿然不动。8月8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负责人关于“尚未具备下调条件”的表态,让现行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成为众矢之的。不但经济学者撰文抨击“22+4%”方案的种种不合理,如今就连中石化也说国内油价涨多跌少“都是定价机制惹的祸”。
  定价机制有问题吗?的确有。首当其冲的就是“精算”怪圈。同样的涨跌数值,涨价的时候基数低,容易达到+4%;而跌的时候基数高,不容易跌到-4%。此外,每次调价都是对前一段时间国际油价波动结果的反应,而不是其中某一时间点的油价,更不是对未来油价的预测,具有一定“时滞性”;参照布伦特、迪拜、辛塔三地原油价格变化率,而将纽约WTI价格排除在外等等问题也备受舆论诟病。事实上,发改委也已经表示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正在讨论中,具体方案有望于年内出台。
  不过,当中石化也开始谈论定价机制方面的问题时,恐怕地球人都会笑了。2009年颁布实施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第八条明确规定,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或中心城市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成品油零售企业可在不超过政府规定的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的前提下,自主制定具体零售价格。显然,发改委公布的油价不过是一道红线,而非必须要遵循的金口玉律,油企完全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自行下调,让利于民。遗憾的是,在具体执行中,中石化、中石油往往有意无意地放弃了这种自主定价的权力,基本上都是按照政府指导价顶格执行的。
  一言以蔽之,所谓的油价机制问题只是市场垄断的挡箭牌,不是政策规定不能下调,而是油企巨头不愿下调。众所周知,在一个成熟的市场体系内,各市场主体相互竞争博弈,通过不断改进生产工艺,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从而掌握价格优势,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然而,目前的国内成品油市场,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国有控股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在90%以上,国内石油的勘探和开采以及原油的进出口更是100%控制在“三巨头”的手里。因此,“三巨头”不稀罕打价格战,只要自己把持最高零售价不松手,其他的小型油企的优惠活动根本不能对市场构成实质性影响。
  油企的垄断地位形成有多方面因素,其中政策的推波助澜难辞其咎。1999年5月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清理整顿小炼油厂和规范原油成品油流通秩序意见的通知》,规定“国内各炼油厂生产的成品油要全部交由石油集团、石化集团的批发企业经营,其他企业、单位不得批发经营,各炼油厂一律不得自销。对违规销售成品油的炼油厂,要停止其原油供应”。如此政策设计,造成了油企的不平等地位。近水楼台先得月,油企三巨头旗下的加油站势必得到批发量和价格上的重重便利,民营加油站则不受待见,步履维艰。
  在油价机制骂声一片的背景下,中石化的表态不仅有些讨巧卖乖,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希望将舆论视线彻底转移到政策机制上,从而掩盖市场机制方面的深层次问题。油企巨头可以装傻充愣,可相关部门必须耳聪目明。惟有在改革油价机制的同时,将打破市场垄断提到议程上来,赋予民营油企更多的平等权利,才能真正完善国内成品油市场,走出“涨多跌少”的怪圈。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成品油定价背后有“玄机” 2011-08-22
· 改革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呼声渐高 2011-08-22
· 发改委承认机制不成熟 拟将成品油调价周期缩为10天 2011-08-20
· 成品油价格机制有优化空间 2011-08-19
· 成品油价格难以“市场化” 2011-08-17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观点擂台:奢侈品,降税的纠结·[思想]破解"两难"选择成为宏观政策着眼点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