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到故宫来看海……”,网友的冷幽默在博得众人一笑的同时,希望也能让有关部门出一身冷汗——“水淹七军”的背后,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种种短视行为被暴露得淋漓尽致。可谓是难言之隐,水“漫”石出。国际媒体甚至惊呼,为何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的首都,在地下排水系统上落后发达国家100年,并开始反思和评估中国在城市建设中过于粗糙的历史。
装修过房子的人都知道,相比壁纸,更重要的是隐蔽工程。因为隐蔽工程一旦出纰漏,再好的壁纸都得被掀起来重新装修。同样的道理用在城市建设上也讲得通,再漂亮的大楼,再气派的立交桥,一旦被水泡了,之前费心营造的城市形象也被毁差不多了。
据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总工程师介绍,北京市市政雨水管网按照1年到3年一遇的标准建设,只有天安门广场和奥林匹克公共区达到5年一遇的标准。举办过世博会的上海,其雨水排水系统也是基本达到“一年一遇”。
两大财力丰厚的城市尚且如此,就更不用提其他城市了。
从经济角度算账,北京市规划委的一位官员确实对媒体说了实话,就是城市的排水系统如果按照极限设计的话,其成本是难以估算的,基本不太可能实现。以我国现在的财力和现实情况,确实难以做到。
但难以做到并不意味着可以不作努力,更不意味着当下一场暴雨再发生严重积水的时候,政府还可以将责任完全推卸给不给力的排水管网。2004年7月的那场“百年一遇”已经让北京市的防汛管网受到了严重挑战,七年后,再一场“百年一遇”暴露了防汛部门这些年的不作为。这七年,北京市政府到底为防汛做了多少?
公众可以接受的是,由于政府财力有限,城市排水管网不会一步到位地全部改善,但7年来,著名积水点并没有得到任何改善,莲花桥下仍然能种莲花,玉泉营桥真的还在“涌泉”,这就是城市管理部门的失职了。
暴雨暴露的还不仅仅是防汛的问题,整个城市的管理能力也被一并诟病了。北京市气象台在中午前后就发出了暴雨警告,如果当时能采取人性化的错峰上下班,及时安排地铁口用沙袋围栏,可能并不会造成成千上万的人被堵在回家的路上。
一场突变天气后造成拥堵的事件,在北京已经逐步从新闻变成了常识。身为首都,一场上下班时候下起的小雨就可以造成几小时的拥堵,更不用说极端雨雪天气造成的交通瘫痪。城市的应急机制和交通管理,几乎停留在“靠天吃饭”阶段。
暴雨过后是天晴。城市的管网又一次没有经受住“百年一遇”的雨量考验这事儿,随着路面渐干而会被人们淡忘。但谁都能健忘,唯独管理部门是不能健忘的。在这一次暴雨之中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在下一次“百年一遇”出现的时候能解决多少?按近年来“百年一遇”出现的几率,这一天并不会太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