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CPI数据逐月走高,各大机构预期存准率、利率仍有提升空间,市场资金看似并不充裕;而数量庞大的解禁股,再加上新三板、国际板渐行渐近,筹码供应充裕。在此背景下,A股市场踉跄上行,底部逐渐提升,很多人对此十分迷茫。
年初,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对2011年证券期货监管工作做了部署。其中重点之一是启动中关村试点范围扩大工作,加快建设统一监管的全国性场外市场。此外,尚福林指出,今年要研究制定国际板制度规则,做好有关技术准备,推进国际板建设。证券市场在轰轰烈烈欢送中小板和创业板后,今明两年或将敲锣打鼓,迎来新三板和国际板。
中国证券市场“板”多,依据其炒作的人也多,逢新必炒曾经让很多人赚了大钱,但任何板块炒作都要有个节奏,有个度。
据统计,截至4月5日已公布年报的上市公司中,被认为具有高成长性的创业板股票平均净利同比增幅仅为33.78%,中小板为43.61%,而主板上市公司增幅则高达71.22%。顶着“高成长”光环的创业板,成为业绩增长最差的板块。
没有了业绩的支撑,创业板指数的走势也难乐观,由去年末的1239点,下跌到现在的千点附近。据深交所统计,截止到4月11日,创业板平均市盈率54.59倍,距离去年末出现的127.65倍最高值跌去了一半。从2011年1月7日至4月7日,共有47家公司登陆深交所创业板,上市首日破发的达到了14只,占近30%,而今年有大约一半上市个股跌破发行价。
如今的中小板、创业板在投资者心目中已失去光环。
深交所数据显示,创业板市盈率虽然已回落至55倍,但几乎还是主板的两倍,相比香港创业板平均市盈率10倍左右,A股市场的中小市值股票显然仍被高估。
炒新炒“板”成就了2010年A股行情,但2011逢新再炒未必仍有超额收益。今年或许拿只低估值股票死捂,大有战胜CPI的希望,但要跑赢大盘获取超额收益,仍需要炒作手法的创新。
炒新,炒“板”考的是投资者的想像力,炒业绩考的是投资者的研究能力,2011年前几个月市场节奏快速转换,地产、银行、钢铁、电力等行业轮番起舞,震荡市,投资者在关注业绩的同时,或许还应该关注技术指标,超买超卖下,2011年,或许是技术派高手欢庆的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