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也发文呼吁面对上涨的房价年轻人应该改变观念了:要淡定,量力而行,别把人生困在一所房子里。(1月10日《人民日报》) 报道中几位淡定的年轻人的代表,要么夫妻二人坚持不做啃老族,艰苦奋斗终于凑得首付;要么租房住,将工资用来充电、旅游,获得精神上的成长;要么选择先创业后买房,不让房子将自己的个人发展牢牢捆绑住。 如果说这是个二选一的单项选择题,我强烈赞成青春向上重于房子。只可惜,这个选择题的前提已经脱离了原义:房子已经不再是房子,在节节高涨的房价前,房子是财富,早买还是晚买房,关系到财富分配的层级中,你的起点在哪里。所以,我们与其呼吁“淡定”,莫如为年轻人提供一个可以“淡定”的土壤:稳定健康的房地产市场、让房子回归住宅的本质。 上周末,陪朋友去看一个即将开盘的楼盘。满厅里多是五六十岁的长者,他们不是为自己购房而来,而是为那年过30却依旧无力购买居所的孩子。一位67岁的老先生说,现在给孩子买房出力,将来孩子们才能有能力为自己养老,不然,孩子们的收入全付了沉重的房贷,哪里还有余钱为父母养老呢?所以,高房价之下,已经不是年轻人是否“淡定”的问题,更是他们的父母是否“淡定”的问题。早买早得实惠,房价持续走高,使得“啃老”成为一种经济理性选择。 即便是靠啃老凑得首付,年轻人的人生自此之后也将为一座房子套牢。巨大的房贷负担对于年轻人就不再只是物质上的数字,它更是对年轻人活力和创造力的绝大杀伤:无力投入个人价值升值的培训、不敢换工作、不敢尝试风险……青春从此被“房奴”的身份所绑架。 畸形的青春源自于畸形的发展。房地产业俨然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如果房地产业可以轻易地获得财富和地方财政,如何指望政府去推动企业改革、技术进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活力从何而得?房地产在泡沫中兴盛,必然换来其他经济实体的衰落。高房价,透支的何止是年轻人的未来,确切说,它是在透支社会的未来。 不要再谈国外年轻人租房比例有多高、大多数是在步入中年时才开始买房的、他们又是如何自力更生买房的。可是,国外年轻人的“淡定”,是建立在房价总体稳定、租房体制十分完善的基础上的。离开这些基础,去要求年轻人“淡定”,无异于缘木求鱼。 高房价面前,呼吁年轻人“淡定”,是一种奢谈。什么时候房地产市场自己“淡定”了,年轻人才可得“淡定”,社会的经济结构才可“淡定”。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房价,如妖魔,正在吞噬我们的未来。如此情势,最不该“淡定”的政府,不可再揣着明白装糊涂地大谈“淡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