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民生须确立约束性指标
2010-12-14   作者:郑功成(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成就,最重要的无疑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与国民财富的快速膨胀。GDP、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均在100倍以上;绝对贫困人口从2.5亿人迅速下降到2000多万人,中国成为世界公认的减贫效果最显著的国家;绝大多数城乡居民在解决温饱问题后进入小康与富裕阶层,共同贫穷的时代就此成为历史。民生得到持续大幅度改善,应当是30多年来国家发展的主要成果。
  在肯定民生得到持续大幅度改善的同时,不必讳言,近年来人民群众的不满意感在明显上升,对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各种民生问题的诉求全面升级。例如,尽管30多年来转移了2亿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岗位的增长几乎相当于欧洲国家全部就业人口,但就业难、就业不平等、就业质量不高等问题仍然是公众不满的重要方面;尽管30年来国民财富在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普遍得到了国家发展的实惠,但对收入分配现状的不满感却明显具有普遍性。这既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客观表现,更是国家发展进程中必须认真应对的挑战。
  基于民生问题升级的现状,基于国家发展已经奠定的物质基础,“十二五”期间无疑应当追求民生为重、富民优先,确保民生全面得到改善。当前,舆论重民生,氛围在形成,但更需要切实行动,最重要的莫过于在“十二五”规划中确立相应的民生约束性指标与预期性指标。
  首先,就要明确居民收入、劳动报酬增长指标,让居民收入快于GDP增长,让劳动报酬与企业收入增长同步;其次,要明确基尼系数控制指标,在“十二五”期间要切实扭转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的趋势,并在现实条件下使贫富差距获得一定程度的缩小,争取2015年基尼系数下降到0.45以下,2020年下降到0.4以下;再者,还要确保用于民生福利的公共支出增长快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争取“十二五”期间用于民生福利的财政性资金不低于财政支出的30%。同时,还要在社会保障覆盖面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就业率、失业率与就业质量指标,环境指数等方面确立明确的具有约束力的指标。
  唯有如此,才能切实扭转重增长轻民生的现实格局,真正实现从舆论宣传重视向实质制度安排与政策措施转变,真正实现国民福利与国民经济同步增长,民生质量与国家发展同步提升。
  ——在日前由民盟中央经济委员会主办的“首届民生论坛(2010):收入分配与民生”上的发言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保障基本民生政府责无旁贷 2010-12-14
· [经参时评] 保障基本民生政府责无旁贷 2010-12-14
· 伊金霍洛旗:过半财政支出顾民生 2010-12-10
· 别让税负成为民生桎梏 2010-12-08
· 税改方向全面衡量以民生为基 2010-12-07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两个同步"概括"十二五"分配改革要义·[思想]陈思进:一辈子租房又何妨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