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亟需打破非法分包潜规则
2010-12-06   作者:王炜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近期各地建筑行业事故频发,再次引发了全社会对建筑施工安全的关注。
  据调查,这些事故的背后,都存在工程层层多次分包的违法违规现象。而回顾近年来发生的多起重大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工程违法分包转包导致人员、管理失控,也多是造成事故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尽管《建筑法》对工程分包有严格的限制,尽管近几年来建设部门每一次出台有关建筑质量管理的文件时都反复要求严查层层分包,但在如今的建筑市场上,不管是大工程还是小项目,无论在大城市还是小县城,还是可以看到层层分包、非法转包的影子,非法分包甚至成了行业公开的潜规则。
  非法分包屡禁不止,首先是各方都有利可图。对拿到工程的大企业而言,分包转包工程可以收取“管理费”,也可以通过把施工资质租借给没有资质的小企业来收取租金。而不具备施工资质和能力的小企业,则可以通过非法分包,在大项目中分一杯羹。其次,是分包转包背后往往有商业贿赂和地方行政权力做“推手”,不少参与分包的企业就是地方官员的“关系户”。小企业为了分到这杯羹,就需要层层“打点”,于是,要赚取一点可怜的利润,只能拼命降低施工成本,比如雇佣游击队打工、使用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建筑材料等。而在这样的生存链条中,监理单位和有关部门的监管要么难有作为,要么就不作为,默许这种非法存在的状态。潜规则横行的最终结果就是事故灾难频发,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损害。
  最近,建设部门已经要求加强建筑施工消防安全检查,尤其是要严厉打击其中的违法分包、转包、挂靠的行为。然而,要打破这种建筑行业的潜规则,仅靠临时的监督检查还远远不够,关键是要通过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追究整个分包利益链条上相关者的责任。现行的建筑法对非法分包转包等行为已经做了相应的处罚规定,但实际最后遭到处罚的,往往只是利益链条末端的施工人员和小企业,而其他企业或人员的连带责任少被追究。所以,要制止违法分包转包,就应当对所有涉及其中的企业和个人都加大处罚力度,以增加非法分包的违法成本。这种违法成本,对企业而言,可能是巨额罚款,还可能是刑事责任;对负有连带责任的监理单位和监管部门而言,可能是罚款、降级等处分,同样也可能是刑事责任。
  建筑业曾经是腐败案件的高发领域,虽经若干年综合治理,但近年来的建筑事故中,人们还是能看到腐败的身影。所以,要彻底摧毁建筑行业的潜规则,完善制度、增加违法成本固然是一剂长效的良药,同时还必须要加强对建筑领域商业贿赂的打击力度,不断净化建筑业的经营环境。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关注光通信、医改、电力、建筑业投资主线 2010-11-26
· 澳建筑业产值今年第三季度意外下跌 2010-11-24
· 建筑质量堪忧 房子能否保值? 2010-11-24
· 威尼斯双年展为中国建筑喝彩 2010-11-19
· 美国11月住宅建筑商信心弱于预期 2010-11-17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刘敬东:中国管理稀土资源不违反WTO规则·[思想]财经洞察:透视爱尔兰危机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