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没必要非“保四”不可
2010-11-29   作者:黄小鹏  来源:证券时报
 
【字号

  在日前召开的深圳市委五届五次全会上,深圳市领导分析了当前深圳的经济形势。深圳市市长许勤指出,面临苏州和天津的迅猛发展势头,深圳GDP继续保持国内大中城市第四位“难度较大”。
  国人对于城市排名之类的东西非常看重,似乎这种排名直接决定一个城市的地位,也直接关系到全市人民的面子。近年来,对于深圳前途的讨论很多,唱好的和唱衰的都有,但总体感觉后者声音更大一些。面对天津和苏州在经济总量的上咄咄逼人的紧追,相信很多深圳人心态是复杂的,失落感和紧迫感会比较重。
  其实,时至今日仍然抓住GDP总量排名不放,对于深圳来说,已无意义。这是由深圳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的。
  中央决定在深圳建立特区,让其成为一夜城。深圳以一穷二白原宝安县的底子,通过吸引外部和内部各路资金,在短短20年时间内就成为全国的制造业中心和全球的重要制造中心之一。这种辉煌,在各国近现代经济发展史上,堪称罕见。但是,事物发展是有极限的。当初深圳异军突起,主要是因为中国传统的大工业城市还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艰难转型之中,在这个空档之中,深圳凭借着天时地利人和,将政策优势转化为体制机制优势,迅速地吸纳了海外资金、境内人才和人力,成为中国城市的一颗明星。如今,改革开放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深圳的体制机制优劣渐渐不再明显,传统工业中心城市的国企改革也取得突破,在这种环境下,深圳在资金和人才争夺战中,不再一枝独秀,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深圳的经济总量一口气冲到全国老四的位置,再要跌下来,原因只可能是如下两种:一是苏州、天津的增长速度取得远超全国平均的好成绩,二是深圳增长乏力,连全国大部队的步伐都跟不上。不论是那种情况,都会造成舆论上唱衰深圳之声重起,也会给深圳的官方和老百姓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然而冷静下来思考,这实在大可不必。我们知道,中国各大城市的GDP总量增长,主要靠的是投资,靠的外延式规模扩张。而投资和外延式扩张,需要上项目,特别是大项目,而这又需要土地,到了今天,如果再延用这种发展模式,深圳的发展空间是可想而知的,在与其它城市的比拼中,落败之命运早已注定。
  深圳自己早已认识到这种严重性。2005年,深圳市提出“四个难以为继”,先不说别的,光“土地难以为继” 这一项就足以致命。例如,上海土地面积6340平方公里、北京16800平方公里、广州7300平方公里、天津12000平方公里、苏州8500平方公里(均为约数),而深圳仅仅只有2000平方公里,分别是上述各城市的1/3、1/8、1/4、1/6和1/4。再加上深圳较早制定了生态控制线,一半左右的面积被划定为生态控制区,永久禁止开发。深圳实际上可供开发的土地仅仅只有1000平方公里左右。不仅如此,根据2008年底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显示,深圳市实际建成区规模已接近市域面积的50%,比例位居全国前列,目前剩下的可供开发土地不到200平方公里,接近于完全饱和的状态,而北京和上海则分别只有20%和30%。谁的空间大、潜力大,一目了然。如果再沿用外延扩张的模式,几年后,深圳与上海、北京、广州的差距是无法避免的,如果被苏州、天津赶超,也一点不会让人感到奇怪。
  如果深圳再要与其它城市拼总量,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扩大行政区划,将周边的东莞的一部分或惠州的一部分纳进版图,如此,则可迅速赶超沪京穗,并巩固对苏州、天津的优势。但说实话,这样做没有太大意义,除了在统筹发展上略有收益外,这种合并基本上就是一个数字游戏。既然命中注定在总量竞争中难以扭转被动,那接下来就应该实实在在地改变发展思路。
  改变发展思路,首要一条就是不要再和诸强们拼经济总量了,而应该拼经济质量。拼总量的话,不但无胜算,而且就算是胜了,也很可能是无价值、无意义的。因为与其它城市不同的是,深圳基本上不存在需要通过规模扩张来解决本市人就业的问题。如果拼总量,扩大规模,就只能依赖“全球出资金、深圳出地、外地出人”这种模式。深圳得到什么呢?在深圳的配套产业链已经基本形成,不能新增太多聚集效应的情况下,深圳所能得到的一是税收、二是拥挤和污染。前者是正面的,后者是负面的。在已经接近开发极限的情况下,再依赖外延式增长,只会使土地、环境、人口等矛盾和问题更加尖锐,越来越趋近于外部规模效益递减了。
  拼质量则不同,拼质量的结果是人均GDP的高增长和人均福利实实在在的提高,以及环境实实在在的改善。但是拼质量,是一件很艰难的事。人们习惯了靠搞人气来刺激繁荣,要让人们放慢脚步,转到以产业结构的提升,社会结构的优化,最终达到人均GDP和人均福利的改善这条轨道上来,恐怕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对于一个城市的官员来说,GDP总量和税收总量,或许与权力和影响力、支配力息息相关,但对于老百姓来说,GDP总量就纯粹是一个面子问题,或者说是一种幻象。如果哪一天深圳经济总量排名开始滑落,老百姓实在没有必要感到失落,大可以以平常心来对待。如果总量排名滑落的同时,还伴随着人均GDP的上升和社会福利、环境的改善,那就更应该拍手称庆了。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纳斯达克比深圳还要近吗 2010-11-23
· 限购压力之下 深圳楼市游资外溢 2010-11-19
· 深圳燃气:受益于人民币升值 2010-11-12
· 新能源车闪亮深圳街头 2010-11-05
· 深圳地税局否认将在两个月内开征房产税 2010-11-03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黄祖斌:中国银行业的利差低于国际同业·[思想]财经洞察:“气荒”濒临 何以解忧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