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能源荒”的权宜之计
2010-11-16   作者:邢佰英  来源:中国证券报
 
【字号
  一场蔓延全国的“柴油荒”让我国整个能源供应体系陷入尴尬。究其原因,撇开国际油价联动因素不谈,为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强行限电”导致的大量新增需求被公认为“柴油荒”的导火索。行政“干预”之弊终究难靠市场医治,“能源荒”背后的畸形体制阴影再度浮出水面。
  近年来,我国曾多次出现包括“煤荒”、“电荒”、“油荒”、“气荒”在内的能源荒,尽管每次能源供不应求都各有原因,但从实质而言,都是由于市场化供应体制的自我调节与某个环节的行政管制或干预产生了冲突。
  由于需求持续猛增,无论煤电还是油气,我国的能源供应总体呈现平衡偏紧的形势,这直接导致整个能源供应体系比较脆弱,很难或只能勉强保持平衡,因此,一旦供应环节或需求领域意外受力,供应体系很可能陷入瘫痪。
  例如在供应侧,每逢冬夏用能高峰期,屡现运力受限导致“煤荒”、管网不足导致“气荒”等现象,都是供应能力滞后于需求增长的典型例子;又如在需求侧,以价格为代表的政策导向对需求产生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被群体演绎,并引发“蝴蝶效应”,对能源供应体系产生巨大的反冲力;另外,同一产业链中政府管控与市场传导之间的矛盾日积月累,势必激化供求矛盾,例如由于煤价上涨无法传导至电价,电厂陷入亏损纷纷停机引发“电荒”。
  由于能源之间存在一定的可替代性,某一种能源的紧缺可能导致其替代品身价飞涨。不少地区为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不惜“限电”,将正常需求从电力逼向了柴油,导致“柴油荒”。殊不知,这种替代可能在短期内造成能源大面积低效率利用,甚至与节能减排的初衷相背离。行政指令单一“靶点”的局限性显露无遗。
  总之,上述能源供求问题归根结底都属于行政管制或干预在市场化供求体制中出现了“错位”。尽管我国能源管理体制和能源定价体制改革仍在持续推进中,但考虑到现实难度,这种“市场与行政力量并存”的能源管理及供应体系,很可能将长期影响我国的能源供求。
  既然短期内能源体制很难从根本上改观,那么该如何尽量避免“能源荒”给百姓生活造成负累?除了继续坚持“加大供应”和“紧缩需求”两手抓之外,适时启动一些“权宜之计”也还是有必要的。
  第一,加大供应,除了增加资源量的供应之外,还要从增强运力建设、管网建设、电力线路建设等基础设施方面下工夫。
  第二,紧缩需求,联系当下节能减排的发展思路,鼓励传统能源的节约利用,通过价格等政策方式设置能源消费的“天花板”,避免需求无限制扩张。
  第三,解铃还须系铃人。对于因行政管制或干预造成的能源供应问题,很大程度上还是要靠新政管制或干预来解决,适度和暂时性的行政力量至少能够避免形势继续恶化。
  正如电力界都明白,“市场煤、计划电”的痼疾依靠煤电联动来解决完全是“治标不治本”的,但在电力体制改革推进了八年之后陷入停滞的困局之下,除了再度启动煤电联动这个“次优选择”之外,还能靠什么来缓解眼看将要再度陷入全行业亏损的火电行业之痛呢?
  当然,“能源荒”背后直指的矛盾所在,必须引起行业的足够重视。要避免症状不断出现,就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满足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权宜之策上。期待此次“柴油荒”能够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整个能源管理体制和定价机制改革继续破冰前行。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吉林:可再生能源成建筑节能"新宠" 2010-11-15
· 传大唐新能源年底在港上市 2010-11-12
· 2020年分布式能源有望实现1.3亿千瓦 2010-11-12
· “十二五”仍是新能源汽车培育期 2010-11-12
· 百辆新能源车英伦TX4投放羊城 2010-11-11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观点擂台:“金本位”复辟?·[思想]央行官员经济学家展望十二五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