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拆屡屡不止的官场逻辑
2010-11-03   作者:周虎城  来源:南方日报
 
【字体:

  在宜黄因强拆而引起的自焚事件之后,一些地方继续发生暴力拆迁事件,也再度出现了流血事件。10月30日上午,黑龙江密山市副市长金香兰带领公安、法院、纪检委、开发商等部门的工作人员来到崔德喜家与其家属“协商”,结果被拆迁户崔德喜现场自焚。同一天,在太原市晋源区古寨村,睡梦中的村民武文元和孟福贵被一群不明身份的人殴打,一死一伤,随之而来的是两家房屋也被挖掘机拆毁。
  为什么强拆屡屡引起民间巨大反弹,甚至有官员因此离职,可仍然挡不住硝烟四起的强拆行动呢?其实,从宜黄官员投书媒体为县委书记鸣冤叫屈,直陈“没有强拆便没有新中国”足可以看出,民间和地方官场之间已经形成了两套话语体系。在官场的话语体系里,强拆是为了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价值,是一项具备公共利益的举动,而个别钉子户漫天要价,已经损害了公共利益,拖缓了城市建设的步伐,影响了更大多数老百姓的利益;而在民间话语体系里,必须维护“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私人财产权,否则,不但漫天要价不可能,即便是合理要价也是不可能的,私人财产将陷入被政府官员随意处置的危险境地,因此,保护私有财产权的不可侵犯,是更大的公共利益。
  两套话语体系看起来都具备一定的道理,都能够自圆其说,因为都有其逻辑存在。那究竟是谁出了问题呢?从民间来说,希望得到更多的公平,分享更多的社会发展成果,因而更看重公平;从官方来说,希望得到更多的政绩,增加更多的财政收入,因而更看重效率。但是双方都不否认公平和效率的存在,只是有所平衡而已。在经济发达地区,这种矛盾还不是特别突出,由于财政的丰盈和地价的上涨,拆迁经常能够让政府和被拆迁户都能稳赚不赔;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和群众在拆迁利益分割上的矛盾就凸显了,政府想的是拿到更多的溢价,群众也不傻,想拿到新增加的市场价格,于是,矛盾便变得不可调和。
  问题的要害在于,双方都认为自己是合理的,尤其是地方政府,更认为强拆是没有办法的事,是必须之为。为什么呢?因为在分税制之后,地方上许多好的税种通过国税系统上缴中央,地方政府的财权大受影响,只好盯着土地做文章。对于地方在土地买卖上的作为,中央一些部门经常睁只眼闭只眼,也主要因为地方政府的财权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在保障中央财权充裕的情况下,就只能让地方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要想得到政绩和财政收入,就会想办法通过旧城改造、土地征收做文章。旧城改造可以提高土地价值,进而增加卖地收入,并可更好地为招商引资服务,而招商引资搞好了,财政税收增加了,政绩也就有了。为什么强拆屡屡不止,这就是其中逻辑。
  要想遏制这种强拆不止的官场逻辑,就只能建立利益分享机制和分红机制,让老百姓既能够分享土地收益,也能够分享经济发展的收益。只要利益分享机制和分红机制得当,老百姓是可以被说服的。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宜黄官员为何同情被免书记 2010-10-29
· [博客]宜黄与秦始皇的逻辑 2010-10-29
· 宜黄与秦始皇的逻辑 2010-10-28
· 宜黄事件与中国城市化之忧 2010-10-27
· 宜黄事件对我们的启示 2010-10-22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让创业板回归“创业”本能·[思想]仅凭“定量宽松”难救美国经济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