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补贴该给谁
2010-10-28   作者:杨小刚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字体:
  “凡是有的,还要给他,使他富足;但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这是《圣经》中的一句话,意指贫者越贫,富者越富。后来有社会学家将这种现象归纳为“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在经济、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为了避免其不合理性,各国政府都会采取措施,对这一现象进行纠正,以避免其扩大化。可如今却有一个事例,反而是加大了“马太效应”的。
  10月27日,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公示高层次专业人才第三季度住房补贴拟发放名单。名单显示,腾讯公司CEO马化腾作为“地方级领军人才”,也领取住房补贴。同时出现在名单中的,还有金蝶软件董事长徐少春和华为、中兴等公司的多名高管。
  消息一出,立刻引发了广泛关注和争议。质疑者认为,作为胡润富豪榜排名第二、坐拥293亿元财富的腾讯CEO马化腾,却一直在领取住房补贴,这既不符合住房补贴的原本意义,也是不公正之举,因为还有更多的蜗居蚁族和贫困者需要补贴。支持者则认为,这是地方政府对高科技行业的重视,对领军人物和杰出人才的奖励和关怀,与一般的住房补贴是两码事,这体现了一座城市的姿态和胸怀。
  客观地说,深圳的爱才之心,并无过错。类似为了延揽人才、吸引更多优秀企业家和高端人才而出台的奖励措施,也并不只是深圳一家有,但事件在此刻发酵,说明类似政策确实到了应该深刻反思的时候。
  优秀人才获得高额报酬,这自然无可厚非,但这种报酬需要通过市场竞争去获得,而不是政府补贴。政府直接给优秀人才以补贴,将会出现两种后果:
  第一,这些人才在获得市场回报的同时,还获得政府的补贴,是不是超出了其所得?
  第二,政府的直接补贴意味着政府具有评判人才的标准,但事实上,由于政府认识和信息的局限性,对于某人是不是人才,是很难作出判断的。这就可能出现一个问题,很多人假冒“人才”,向政府骗取补贴。
  当政府对企业的补贴太多之后,还会出现一个问题,很多企业就不去从市场中的消费者那里获得回报,而是将政府的补贴作为企业生存的依托。目前,不少高科技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中其实并没有什么竞争力,但也可以生存,为什么呢?因为他可以从政府那里获得巨额补贴。
  具体到深圳向高层次人才发放住房补贴这件事,笔者认为也存在以下值得反思的地方:
  第一,补贴形式问题。住房补贴是国家为职工解决住房问题而给予的补贴资助,即将单位原有用于建房、购房的资金转化为住房补贴,分次或一次性地发给职工,再由职工到住房市场上通过购买或租赁等方式解决自己的住房问题。
  很显然,住房补贴原本是在住房改革市场化之后,因部分职工存在买房困难而出台的一个政策,这个政策是调节收入差距的一种行政手段,属于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类似马化腾这样的企业家和企业高管,怎么都不应属于此列。
  第二,补贴主体问题。住房补贴一般是单位或公司出面,针对职工的行为。如果花的是企业的钱,那无可厚非,但深圳的做法,是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执行2008年深圳推出的《关于加强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及6项配套政策的结果,是一种政府行为,花的是纳税人的钱。而这些钱,本应该拿来做再分配,缩小收入差距,补贴给社会上最贫困的人。而现在却补贴给了企业家,这是有违公平原则的。
  总之,类似通过行政手段,用补贴、配偶就业、子女就学、考试加分等形式来向企业家示好的行为,说到底依然是一种招商引资和GDP增长至上的思维方式。这种动用公共资源来达到地方竞争优势的做法,不仅过时了,一些企业家也不一定会喜欢。
  其实,对于留住人才、吸引企业落户而言,招数很多。比如营造用人取其贤的氛围,打造良好的治安环境,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减少苛刻的审批环节等,都大有可为。即使要奖励和补贴,也可以通过设立创业基金和独立的基金会等形式,通过招标的方法来鼓励竞争。这样,不仅可以留住人才,还可以激活人才的创造潜力。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电网升级投资将获政府补贴 2010-05-12
· 政府补贴不是新能源汽车的万能钥匙 2010-05-06
· 广西南宁:本地工业品消费可获政府补贴 2009-08-05
· 政府补贴为何难挡宰杀母猪屠刀 2008-10-09
· 意大利航空公司接受政府补贴遭遇欧盟调查 2008-06-13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刘涛:中国货币政策调整正当其时·[思想]韩志国:关于征收房产税的政策建议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