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可联手打造金融特区
2010-10-21   作者:胡海林(澳门理工学院泛珠研究室主任)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号
  人民币国际化宛如绽开的艳丽玫瑰,看上去很美,却也有刺。它既能消除汇率风险,提高企业的融资效率,提高中国金融机构的竞争力,推动金融中心建设,获得铸币税。但也会给银行体系带来风险,尤其是中国的资本市场还很小很不健全,在经济容易受汇率波动的影响、金融机构也有待提高竞争性情况下,风险更大。也正因为如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一般国家从经常项目可兑换到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时间,平均是7到10年时间,而中国的资本项目缓慢地走过10多年后才开始发力。
  从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和重构世界货币体系的背景下考虑,如何实现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在推进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过程中,如何尽快解决如境外企业贷款、海外人民币回流等问题?如何拓展人民币使用区域,特别是在亚洲地区拓展人民币结算区?我们必须有行之有效的具体解决路径或方案。
  无疑,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港澳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服务水平、金融市场环境和高效的金融制度,都决定着它们可以携手广东再挑大梁。因此,可在广东的珠三角地区以及港澳建立一个金融开放特区,让人民币在特区内与港币、澳币实行自由兑换,放开对境外企业贷款、允许海外人民币回流。中期目标可在这个金融特区内建立一个能够覆盖东南亚地区的股市与期货市场,通过金融整合来重构亚洲的经济布局,为人民币国际化插上翅膀。同时,在现阶段,这里既可成为人民币输出的渠道,又可成防止金融风险向国内传导的保障,其理由至少4条。
  其一,防范风险之需。当今世界货币体系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风险。布雷顿体系崩溃后,美元作为国际计价、结算和储备货币,与黄金脱钩得到了定价权。美国可以通过增加或者减少货币供应量而决定美元对世界各国货币的汇兑价格。因此,当美国成为某国家的债务国时,便让美元贬值来减轻其对外负债;当美国成为某国家的债权国时,便让美元升值来增加本国的债权收益。
  从央行统计看,人民币发行过程中,外汇储备占很大的比重。假如人民币通过境外流通来推进国际化,要么替代美元导致对美元需求的下降与汇率贬值,从而造成中国外汇储备存量的巨大损失;要么遭遇美元的阻击而难以实现国际化。
  其二,能配合资本市场缓步开放策略。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的金融市场开放与人民币的国际化势必也将按此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来推进。尤其是当前我国金融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还没有改变的条件下,我们要加快国内国际金融中心的培育,扩大金融市场深度和广度,增加金融市场弹性与规避汇率风险的金融工具。另一方面更要注重防范风险,制定金融资本市场开放的发展战略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些都必须从事关社会与国家的稳定整体策略上考虑。
  因此,加大粤港澳三地的金融合作力度,建立人民币国债在港澳的持续发行机制,可强化人民币国债配合人民币国际化的功能。
  其三,增加人民币国际化的国际认知度。随着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开展,境外人民币规模会迅速增加。我们既要为境外人民币找到一个可控制、有管理的回流渠道,还要增加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领域的运用,发展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增强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威信,并为最终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信用条件。而这不仅要有硬实力,更要有软实力,如法律体系、监管体系、国际化信用、国际操作的接轨与国际化的人才。同时,经济规模、金融市场容量与开发潜力要大,发展腹地要广。前者无疑是港澳得天独厚,后者非广东珠三角地区莫属。
  其四,粤港澳合作协议与《珠江三角洲产业布局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奠定了建设金融特区的基础。在金融服务方面,应推进深交所和港交所互联互通,稳健创新三地人民币业务,降低港澳金融机构进入广东的门坎,推动金融从业人员资格互认,共建国际金融研究机构,构建重要的金融合作智力平台。可先建设金融创新先行区,再布局粤港澳地区金融开放特区,实现成为人民币国际化与国内开放资本市场的试验区目标。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广东试点首日贸易额达772万 粤港澳将深化金融合作 2009-07-10
· 广东加快粤港澳物流合作与一体化进程 2008-12-26
· [公司透视]粤港澳企业合作期待创新机制[图] 2008-08-22
· 粤港澳企业合作期待创新机制 2008-08-22
· 借CEPA东风广东构建粤港澳金融圈 2008-07-30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让创业板回归“创业”本能·[思想]仅凭“定量宽松”难救美国经济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